EN
https://www.gov.cn/

從博鰲會場感受“中國信心”

2016-03-25 14:57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海南博鰲3月25日電(記者 于佳欣、魏驊)三月的博鰲,春和景明。

22日至25日,來自世界各地的中外政要、知名學者和工商界翹楚齊聚博鰲小鎮,共話亞洲未來,傳遞中國信心。

“6.5%—7%的增速帶來的經濟增量在全世界範圍內仍令人印象深刻。”德勤全球主席柯睿尚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中國有很多機遇,創新是中國經濟發展的動力,也是亞洲各國發展所在。

中國經濟的信心來自於結構優化帶來的新趨勢。

進入新常態的中國,經濟發展的內在條件和外部環境都發生了深刻變化。去年經濟增速為6.9%,今年前兩個月出口呈負增長,未來面臨的形勢依然不容樂觀。然而,政府推出的一系列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措施的政策效應所顯現的成果,正在不斷積累。

在博鰲亞洲論壇2016年年會開幕式上,李克強總理指出,對中國經濟要“看整體、看走勢、看長遠”。中國經濟“希望大於困難”的判斷給關注中國市場的人士吃了一顆“定心丸”。

“中國經濟的發展潛力是巨大的。”柯睿尚説,服務業和新興産業崛起,消費取代投資成為中國經濟主要驅動力,技術創新帶來的增長活力愈發明顯……

在博鰲亞洲論壇2016年年會首場分論壇上,面對“2020年中國經濟能否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提問,經濟學家林毅夫信心滿滿。他説,中國經濟目前具有良好的發展機遇和很多有利條件,即使在世界經濟疲軟的狀況下,相對其他國家也能保持強勁增長。

中國經濟的信心來自於改革開放帶來的新氣象。

現實的選擇是“未來對當前投下的影子”。保持經濟中高速增長,繼續為各國發展創造機遇,是中國對世界的承諾。如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正為中國經濟持續增長提供動力。

在關於“經濟的韌性”分論壇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副總裁朱民説,當前經濟放緩對中國來説是一件好事,可以增強經濟的韌性。“中國當前要抓緊進行結構性改革,從而獲得一個更健康、更平衡、更韌性的經濟增長模式。”

中國社科院國際研究學部主任張蘊嶺在論壇開幕式結束後説,亞洲各國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有巨大的互補性,“一帶一路”將讓亞洲基礎設施的改善和互聯互通大有可為。

開放將給中國、亞洲和世界帶來巨大機遇。互聯網發展帶來的“開放、平等、協作、分享”精神,正在不斷為全球經貿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在“互聯網時代的全球貿易規則”主題會上,阿裏巴巴董事局主席馬雲分享他對世界電子貿易平臺(eWTP)的看法。他説,過去15年以大型跨國企業獲利為主,未來希望借助這一世界貿易平臺,讓無數中小企業、年輕人、婦女創業者可以從中獲得利益。

中國經濟的信心來自於新經濟帶來的新活力。

共享經濟、人工智慧、可穿戴設備、互聯網+電影、普惠金融……一個個閃爍著新經濟特色的詞彙成為多場論壇的主題詞。今年的年會專門設置了一個創業家系列,共10場對話,分別聚焦前沿科技、先進製造、新興産業等10個領域。

——2025年,全球分享經濟産值可以達到2300億英鎊,而中國發展分享經濟潛力巨大。

——2016年2月,中國單月電影票房超過美國,創下世界最大規模。2018年,中國電影票房將達到千億元。

——10年內,中國體育産業總規模將超過5萬億元,有400%左右的增長空間。

“步入服務業主導時代的中國,在電影、旅遊、體育等領域有極大的發展潛力。”山水文園集團董事局主席李轍説,專注于文化旅遊産業的同時,集團也嘗試將VR(虛擬現實)和AR(增強現實)等新技術應用在産品和服務中。

地中海俱樂部副總裁羅勇瞄準了2020年將在中國召開的冬奧會,加強冰上度假項目的開發。“中國冰雪産業對我們來説是巨大的發展機遇,我非常樂意來這裡投資。”

“創新是中國經濟發展的第一動力。”平安普惠副總裁徐漢華説,近年來,我們一直致力於創新,通過打通線上線下遠程授權,極大簡化了百姓使用金融産品的流程,讓“萬物聯網”成為現實。

“在製造業轉型升級的過程中,個性化定制將成為中國製造未來努力的方向。”TCL集團董事長兼CEO李東生説,智慧製造對於中國維持全球競爭力和經濟增長而言至關重要。

針對本屆博鰲論壇的主題,英國《金融時報》評論稱,12個字裏連用3個“新”,足可見對未來的樂觀,也透露出對全面深化改革與尋找新增長點的決心。

博鰲論壇秘書長周文重説,亞洲有活力,依然是全球最具活力的地區;亞洲有願景,能夠在全球經濟和金融治理中發揮重要的引領作用;亞洲有未來,未來在於信心、改革、合作。

博鰲,在這個令人矚目的外交小鎮,關於亞洲新未來的思辨正酣;亞洲,伴隨著“中國信心”的傳遞,新活力、新願景將愈發令人期待。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溫雅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