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攜手構建亞洲命運共同體——博鰲亞洲論壇與會嘉賓熱議亞洲區域合作

2016-03-26 07:25 來源: 經濟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亞洲是當前全球經濟最具活力的地區,但在發展中也呈現出多樣性。如何引領亞洲新潮流,構建命運共同體,使更多亞洲人民從中受益?3月25日,在博鰲亞洲論壇亞洲區域合作組織圓桌會議上,嘉賓們圍繞這一主題發表了自己的觀點。

推進深層次對話與合作

“當前多極化、全球化、信息化深入發展,各國利益交融,休戚與共,沒有哪個國家能憑一己之力獨謀發展或獨善其身,共同發展和聯合圖強的理念深入人心,在此背景下,區域化、一體化已逐漸成為主導性的趨勢。”外交部副部長劉振民説,當前歐洲一體化已走在世界前列,北美、拉美、非洲也在紛紛跟進,儘管亞洲也有很多次區域合作組織,但到目前為止,泛亞合作還只是一個學術概念,需要下決心大力推進。

中日韓三國合作秘書處秘書長楊厚蘭認為,隨著東盟國家之間的互聯互通和相互依賴性不斷加強,人員往來日益密切,區域中的國家更多地選擇通過對話和協商的方式解決分歧,這本身就體現了命運共同體所代表的包容、互動和一體化特徵。在她看來,共贏、和平、繁榮,是整個亞洲發展的大趨勢,當前亞洲正處在一個非常關鍵的時期,推進深層次對話與合作,不僅是人心所向,也是各組織共同的目標。

區域合作是完善地區治理,助力亞洲崛起的重要手段。“目前亞洲的合作有兩大框架,一是次區域的,包括東盟、‘東盟+3’、‘東盟+1’等;另外就是次區域之間以及跨區域之間的合作,比如亞歐會議。”泰國外交部前副部長林家禮認為,亞洲的合作還有必要深化,“不能因為我們存在差異,包括歷史的差異,制度的差異,之前的交流非常鬆散,就沒有可能成立這樣一個泛亞的合作機制,而是要勇於探索各種可能性來推動合作”。

機制建設是區域合作保障

林家禮表示,如果我們能夠非常大膽地提出一些倡議來彌合分歧,就有可能共同建立一些非常務實的合作機制。比如,通過亞洲合作對話,然後就有了“一帶一路”,然後就有了亞投行。事實上,通過這樣的機制,就把亞洲的各國聯絡在了一起。

“機制建設是區域合作深入發展的重要保障。”劉振民表示,當前亞洲應該探討進一步豐富和優化各類區域和次區域合作機制,推動不同機制各有側重,各具特色,同時要保持開放、包容,形成功能完備、分工合理、相輔相成、務實高效的區域合作機制架構。

推動亞洲區域合作,中國和印度是關鍵。“中國和印度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兩個國家,兩個古老的文明,需要建立新的模式,向世界證明兩個人口最多的國家能夠和平共處,共同發展。”印度觀察家研究基金會主席蘇丁德拉·庫爾卡尼認為,當前亞洲一體化程度最低的區域是南亞,亟待加強彼此之間的深度合作。

在互動與包容中共同發展

“亞洲現在已有100多個各種對話機制或者組織,有這麼多的機制或組織一方面説明了亞洲的多樣性,另一方面也告訴我們,亞洲在邁向命運共同體的道路上還面臨很多問題與挑戰。”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世界發展研究所執行副所長卞曉春説。

怎麼辦?發展仍然是解決亞洲地區主要矛盾和問題的一個關鍵。“亞洲國家應該通過搭建區域合作的平臺,在改革創新,城鎮化、工業化減貧和改善民生等方面加強互相借鑒學習,推進互聯互通,實現共同發展。”劉振民表示,只有堅持開放的區域主義,推動各類貿易安排和合作機制,實現優勢互補,協調推進,才能構建一個開放、融合、均衡的亞洲經濟格局。

貿易和投資對於亞洲一體化和新亞洲的崛起尤其重要。印度工商會聯合會中國區執行董事阿都爾認為,亞洲各國和各經濟體之間的投資,是亞洲的未來,也是21世紀的基石,因為投資真正能夠把不同國家的利益在一個共同的平臺上整合在一起。比如,到中國投資,投資人肯定關注自己的國家和中國的關係,“在印度即便不考慮政治的動態,經濟本身就能夠把我們聚集在一起,而這正是能夠實現繁榮和包容性增長的基礎”。

“當前亞洲地區各類傳統與非傳統的安全風險與挑戰依然突出,在世界經濟長期低速增長,金融風險有所加劇,大宗商品價格持續低迷的背景下,亞洲國家推進改革,抵禦風險,實現增長面臨新的壓力。”劉振民表示,但和平與發展是當前亞洲的主旋律,也是各國共同利益和民心所在,亞洲國家要從各自發展的互補性當中,不斷挖掘合作動力,抱團取暖,攜手共進,在構建命運共同體的道路上,實現亞洲新崛起。(記者 楊忠陽)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傅義洲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