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信息公開才是消除恐慌的“疫苗”

2016-03-26 07:37 來源: 農民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近日,山東濟南非法經營疫苗案持續發酵。據案情通報,5年間有200萬支非法疫苗流入二十四個省市,涉案金額高達5.7億元。目前,李克強總理已對此案作出重要批示,責成食藥監總局、衛生計生委、公安部協同配合,徹查“問題疫苗”的流向和使用情況。

疫苗是一種特殊的生物製劑,對溫度敏感,按照規定,須經2℃~8℃冷鏈存儲運輸。而此案中犯罪嫌疑人龐某經手的疫苗,全部未經冷藏而予以銷售。這樣做的最大後果,是導致疫苗失去效力或降低效力,造成“無效免疫”,也就是説,接種人群將不具備對相關疾病的預防能力。據世界衛生組織的最新通告,不正確儲存或過期的疫苗幾乎不會引起毒性反應。

然而,憤怒和焦慮的人們似乎並不買賬。多起近年來關於疫苗的陳年舊聞被再次挖出,“疫苗之殤”、“疫苗亂象”的字眼以及疑似疫苗不良反應導致的兒童致殘的悲慘影像已被刷屏,關於疫苗安全性和強制免疫必要性的理性探討已被宣泄不滿情緒乃至謾罵和“互撕”所替代。很多年輕的父母甚至表示再也不敢帶孩子去打疫苗了。因此,這起案件的最大惡果,已不是失效疫苗本身可能引發的安全風險,而是失序的法律和制度監管使得人們對疫苗越來越失去信任以及由此導致的社會恐慌。

首先,龐某早在2009年就因非法經營人用二類疫苗被判有期徒刑3年緩刑5年,然而正是在緩刑期間,她又重操舊業,製造了這起驚天大案。現在看來,當初的緩刑是否草率和畸輕,客觀上縱容了她繼續犯罪?同時,一個緩刑人員居然在長達5年的時間裏猖狂經營疫苗生意而未被及時查處,當地對緩刑人員的監管可謂形同虛設。

其次,我國對疫苗的生産檢驗、運輸、儲存都有專門的嚴格規定,不要説是個人,即便是教學機構購買疫苗用於做實驗都是禁止的。然而,本案中,龐某沒有任何資質,卻能夠輕易打通疫苗流通上下游兩個端口,使疫苗從正規藥企流入她手,進入“外管道”,再經她賣給疾控部門和接種單位,進入“內管道”,本應被嚴格管制的疫苗就在脫離監管的“體外循環”在中完全失控。這不得不讓人們對其中可能存在的利益輸送感到不寒而慄:如果這並非個案而是疫苗銷售領域的“潛規則”,那麼在全國範圍內,還有多少人在做著這樣的非法生意?還有多少“問題疫苗”被注射到無辜孩子的體內,讓嬌嫩的生命暴露于未知的風險之中?

如果相關信息不能及時公之於眾,如果制度漏洞不能有效封堵,不管怎樣向人們科普“疫苗是非常安全的生物製品”、“失效疫苗不等於毒疫苗”,人們的恐慌情緒都不會真正得到平息。疫苗的誕生原本是人類在醫學領域最偉大的成就,對預防疾病、保障健康的重大意義不可估量,如果越來越多的人因喪失對疫苗監管體系的信任而抵制和放棄疫苗接種,極有可能造成許多已被消滅的疾病死灰復燃,這不僅對個體家庭將是場嚴重災難,整個社會也都會為此支付極其高昂的代價。

因此,要重塑人們對疫苗的信任,當務之急是清查“問題疫苗”的下游流向,200萬支疫苗已經使用了多少?在什麼時間段流入了哪些接種點?用在了誰的身上?追溯到疫苗接種者之後要進行損害評估,並予以補種、補償,做好善後工作。同時,要徹查涉案疫苗的上游來源,在這條疫苗的地下銷售産業鏈中,不論是龐某這樣的疫苗販子,還是疫苗製造企業、醫藥代表、各地疾控中心和接種單位工作人員,必須一查到底,絕不姑息。

疫苗可能失效,監管卻絕不能失語。要徹底剷除疫苗銷售領域的“潛規則”利益鏈,杜絕類似事件再度發生,則必須升級行業監管,查補缺口漏洞,把疫苗流通“體外循環”的上下游端口扎牢。而所有相關信息必須及時向全社會公佈,讓人們把對疫苗的監管看得清楚明白。如果説現階段我們還無法保證做到食藥“零事故”,至少及時迅捷的信息透明公開和成熟完善的糾錯機制建立本身就是能讓人們免於恐慌的“疫苗”。(彭瑤)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傅義洲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