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糧食生産不能泄勁

2016-03-27 07:43 來源: 人民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必須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不能把推進農業供給側改革簡單等同於壓縮糧食生産,決不能搞運動式調整

正是春耕大忙的時節,但在遠離大田的地方,關於糧食的幾種聲調一直帶著“泄勁”的雜音,揮之不去:糧食多了,生産可以歇口氣了。國外糧食這麼便宜,直接從國外進口就是了。以至於一些抓糧的基層幹部在給上面彙報工作時面帶無奈:“一不留神,糧食産量搞冒了。”

東鱗西爪的一點雜音不打緊,就怕這種雜音匯成一種“力量”,干擾了基層重農抓糧的積極性。糧,為百業之基。我們這樣一個泱泱大國,不種或少種糧食難以想象,糧食不夠吃難以想象,把糧食供應主導權拱手讓給他國更加難以想象。

保持定力抓糧食生産,2015年糧食産量創了新高,實現了“十二連增”,産量達到12429億斤,比上年增長2.4%。在整個“十二五”期間,糧食生産連跨兩個千億斤臺階,連續3年穩定在1.2萬億斤以上,標誌著我國農業綜合生産能力顯著提升。

這是黨中央重農抓糧,把三農工作當作全黨工作重中之重的結果,是億萬農民和農村幹部、科技人員勠力同心的結晶。凝聚著農村綜合改革、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農村科技進步、農田水利基本建設、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的共同合力。

手中有糧,心中不慌。正是這個“十二連增”,糧食生産成了經濟下行壓力中保持經濟平穩健康運行的“壓艙石”,成了億萬農民收入穩定增長的重要抓手。“十二五”以來,農民收入年均增長9.5%,城鄉居民收入比下降到2.9:1以下。去年的農民人均收入突破萬元大關,農民裝收入的口袋鼓脹程度進入了一個新階段。沒有持續的重農抓糧,農民收入的穩步提高,是很難想象的。

糧食生産不泄勁,絕不是作繭自縛,回避糧食生産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當前,我國糧食供求總量基本平衡,但糧食生産的結構性矛盾十分突出。

有效供給不能適應新需求的變化。糧食生産的品種結構出現了由市場帶動下的調整。一方面,大豆産量不斷下降,以至於現在國內大豆需求嚴重依賴進口。另一方面,糧食收儲措施和補貼政策的激勵,玉米産量急劇增加。一邊是進,一邊是退,糧食最終出現了生産量、進口量、庫存量“三量齊增”的新情勢。

生産成本過高抑制了供給側競爭力。在農資價格和勞動力價格普遍抬升的情況下,糧食生産成本不斷攀升。過高的成本決定的糧食價格在國際價格體系中缺乏競爭力,從而進一步加劇了糧食庫存壓力。

著力加強糧食供給側結構改革的核心,是圍繞市場需求組織生産,優化資源配置,擴大有效供給,增強供給結構的適應性和靈活性,使糧食供給更加契合消費需求,更加有利於資源優勢發揮,更加有利於生態環境保護,真正形成更有效率、更有效益、更可持續的糧食有效供給體系。改革的手段,在於抓好糧食供給側的突出矛盾,在調結構、提品質、促融合、降成本、去庫存、補短板上大做文章,做足文章,做深文章。

糧食生産,不能抓了東頭,不顧西頭。在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力度的同時,時刻不能忘記“量”的積累。截至3月底,全國各類農作物播種面積已接近1.01億畝,完成春耕計劃的7.6%,讓人心頭釋然。

務必保住糧食生産能力,是治國經驗,更是治國智慧。決不能把推進農業供給側改革簡單等同於壓縮糧食生産。必須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穩定提高糧食産能,決不能搞運動式調整。應該説,糧食生産保持定力不泄勁,是對社會上出現了一些放鬆農業乃至忽視農業聲音的乾脆回答。(高雲才)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杜暢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