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互聯網金融:火爆中迎來“合規元年”

2016-03-27 09:09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北京3月27日電 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3月25日成立,草根中蓬勃發展起來的互聯網金融行業終於有了全國性的自律組織。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規範發展互聯網金融”,正在加速落實。

從號稱“互聯網金融元年”的2013年開始,人們普遍享受著互聯網金融的風生水起,也眼見著其中的泥沙俱下。新華社記者調研發現,互聯網金融在充分發揮互聯網特色的同時,金融風險也在集聚。隨著全方位監管逐步到位,互聯網金融正迎來“合規元年”。

異常火爆 火爆“異常”

火爆,異常的火爆。恐怕沒有別的詞更能形容互聯網金融發展的蓬勃態勢。

猴年除夕當日,微信紅包參與人數達4.2億人,收發總量超過80億個;春晚幾小時內,超過1億人通過支付寶“咻”走8億元紅包。

如此“紅包雨”,靠的正是互聯網支付幾何級速度的普及。不僅如此,各種互聯網理財産品也發展神速。僅一個餘額寶,短短兩年半時間,用戶數已佔到全國人口的近五分之一,資金餘額已與一家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的存款數量相當。

而P2P網貸的交易規模連續以3倍左右的速度增長,從2013年的1000億元出頭飆升至2015年的近1萬億元,註冊投資者數量已達到1000萬左右。

資本蜂擁而入。“京東金融”年初剛獲得66.5億元融資,“陸金所”又宣佈完成約80億元B輪融資……一個個數字,令全球資本市場驚嘆。

世上不會有無緣無故的愛。火爆的互聯網金融,正是從傳統金融行業的“痛點”和空白點中迸發。而經濟社會生活加速互聯網化,成為互聯網金融激情四射的源動力。

32歲的深圳白領張倩,月收入近萬元,是互聯網金融的忠實擁躉。“夠不上私人銀行的待遇,爬不過炒股的專業門檻,又看不上銀行理財的收益,不買網絡理財買什麼?”張倩説。

“服務真的不一樣!做銀行是甲方思維,對大客戶才有營銷服務。做互聯網金融用戶體驗是頭等大事,得挖空心思‘寵’用戶。”一位在大銀行幹了十幾年、如今跳槽到互聯網金融企業的高管深有感觸。

然而,在互聯網金融的繁榮火爆中,卻蘊藏著種種異常,需要引起警惕。

一些房地産、鋼鐵、製鞋、採礦等原本和金融“八竿子打不著”的企業,這兩年也都紛紛“轉戰”互聯網金融。一家金融央企負責人坦言,原本設網貸平臺只為解決自身小貸板塊的資金來源,沒想到錢“嘩嘩”地進來,吸金規模遠超想象。

北京大學互聯網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員沈艷分析發現,越是近期成立的網貸平臺,存活概率越低。“按理講現在的技術水平和風控經驗已大幅提升,實際情況卻相反。這説明後成立的網貸平臺,目的不單純的可能性比兩年前大得多。”

更令人擔憂的是,幾乎一夜之間各大城市冒出了諸多裝修豪華的理財投資公司、財富管理公司門店,超市、小區門口不時有“理財師”推銷,打著“網絡理財”旗號,到處送米送油宣傳保底收益18%、20%,一些不明就裏的大爺大媽傾囊投入。

“太多形形色色的公司,給自己貼上了‘互聯網金融’標簽。説‘套利’都是輕的,有的就是‘披著羊皮的狼’。”網貸平臺“積木盒子”CEO董駿説,市場亂象的結果就是給經濟加杠桿、吹泡沫,讓老百姓受損失。

部分公司背離普惠金融 監管滯後缺位

在餘額寶成功逆襲後,各種“寶”類産品蜂擁而至。“e租寶”打著“網絡金融”旗號,事實上95%的項目都是假的,非法集資500多億元、涉及約90萬名投資人。

今年兩會期間,銀監會主席尚福林在記者會上表示,“e租寶”打著互聯網和P2P的幌子,向社會不特定對象吸收資金,涉嫌非法集資,目前有關部門已經立案查處,正在追繳資産,最大限度地挽回損失。

2月13日公安部組織建設的非法集資案件投資人信息登記平臺正式啟用,首先對“e租寶”及其關聯公司涉嫌非法集資案件的投資人開放。

金融風險的突發性和外衍性再一次殘酷地展現在大家面前。專家指出,當前互聯網金融風險集中暴露在P2P網貸等領域。春節前公佈的《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做好防範和處置非法集資工作的意見》,明確把P2P網絡借貸列入要密切關注的非法集資違法犯罪活動新的高發重點領域。

網貸之家數據顯示,2015年底,全國網貸運營平臺達2595家,一年增長了上千家;與此同時全年問題平臺達896家,是上年3.26倍。

“一個行業有三分之一公司出問題,需要深思。”一位互聯網金融企業高管直言,互聯網金融如果無底線發展,終將劣幣驅逐良幣,把行業引向死衚同。

“實體經濟困境重重,到哪找那麼多優質項目,能夠承受那麼高的資金成本?”有網貸行業高管感嘆,網貸平臺來錢太多太快,經營者很容易迷失方向。

“當務之急是區分李逵和李鬼。”“網貸之家”創始人徐紅偉説,倒閉的網貸平台中,大約四成是純騙錢的:老闆是誰不知道,辦公地址和營業執照是虛擬的,上面的融資項目信息和圖片也都是從網上扒來的。而真的P2P網貸必須線上經營,信息真實公開,平臺不碰錢,客戶的錢直接投到項目上,風險自擔。

除了騙子橫行,互聯網金融發展還存在著急于“撲風口”、過於看重規模擴張、缺乏風險控制能力和可持續盈利模式等突出問題。

“很多互聯網金融企業重電商思維,輕金融本質;重品牌宣傳,輕投資人教育;重資金端,輕資産端。”一位業內人士指出,有的大量“燒錢”攬客,有的一味抬高投資收益率,不僅背離了普惠金融的定位,也提高了整個行業的風險。

急於“撲風口”的還包括部分投資者。不少人在高收益的刺激下,對風險心存僥倖。“京東金融”副總裁金麟説,中國投資者教育很弱,互聯網金融企業要承擔起自己的責任。比如京東股權眾籌一上線就告訴投資人風險極高,要做好分散投20個項目的準備,三五年要用的錢別放進來。

在累積的問題、急迫的心態面前,給予準繩、適時糾偏的監管卻滯後缺位。互聯網金融能有今天這樣蓬勃的發展,得益於前幾年監管比較包容。但經過一段時間發展後,監管滯後性也導致風險充分暴露。

一些網貸公司借助資金池變成了實際上的銀行,卻不承受銀行應該接受的監管;一些網貸平臺假標橫行,不斷擴大理財産品銷售,甚至熱衷線下“貼身”推銷,進行“保本保息”等違規宣傳;有的第三方支付機構販賣客戶信息,挪用客戶資金……

“加強互聯網金融監管,第一位的是正本清源、去偽存真。如果沒有標準沒有紅線,很容易把非法集資包裝成互聯網金融欺騙百姓。加強監管不是限制互聯網金融發展,而是把‘臟水’和‘孩子’區分開來,潑掉臟水。”中國社科院金融所銀行研究室主任曾剛説。

監管不是冬天的肅殺 合規是春天的萌發

魚龍混雜、良莠不齊,催生了互聯網金融全面監管時代的到來。

央行行長周小川在今年兩會上表示,針對互聯網金融所存在的問題不僅要加強監管和自律,還要專項整治,以助力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

在“互聯網金融”被連續寫入政府工作報告的第三年,關注重點已由“促進”轉變為“規範”,意味著互聯網金融行業迎來合規發展之年。

互聯網金融領域專項整治正緊鑼密鼓。繼十部門去年年中聯合發佈《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後,互聯網保險、網絡支付的監管細則也相繼出臺,P2P網貸監管細則結束了徵求意見,股權眾籌融資試點監管規則正在研究制定中……

一條條新規、“紅線”直指要害:為防止網貸平臺卷款“跑路”,要求資金由銀行存管;為防範平臺自融、非法集資,要求網貸平臺定位於信息仲介性質;為防範盜刷和挪用,個人網絡支付賬戶根據風險不同設定了不同交易額度。

隨著監管細則相繼出臺,監管逐步全覆蓋,行業發展環境處在重大變化之中,互聯網金融正迎來“合規元年”。

行業“洗牌”不可避免,但問題是:習慣了監管套利的部分企業是否做好了準備?在新技術層出不窮的背景下監管又是否看清了前路?

此次監管部門把網貸定位為純“信息仲介”,這讓很多網貸平臺都在重新思考今後的道路。現在一旦借款方發生逾期,很多投資者就要求平臺承擔責任。有平臺就咬牙兌付了,聲譽不僅不受影響反而提高了,但這其實是不符合純“信息仲介”監管要求的。

在銀行、信託等傳統金融機構都難以打破“剛性兌付”、徵信環境不完善的大背景下,網貸的純“信息仲介”之路怕是充滿艱難坎坷;與此同時,銀行對網貸平臺充滿疑慮,有的甚至關閉了P2P支付交易接口;一些經營不善的網貸公司在洗牌中或將退出,但目前退出機制不明確,不少網貸平臺“一跑了之”。

網貸平臺目前面臨的尷尬,只是當下互聯網金融前路的一個縮影,在蓬勃發展的背後,新技術、新模式帶來的新問題不斷向監管提出新考驗。

網絡銀行一度成為攪動傳統銀行發展的“鯰魚”,但發展空間仍受掣肘。“人臉識別等遠程開戶技術沒有國家標準,監管部門也沒有提出讓一些大的企業做試點。”網商銀行副行長趙衛星説,“受制于賬戶管理辦法和遠程開戶限制,網商銀行的客戶還沒有完善的賬戶體系,使得互聯網銀行業務範圍大幅縮水。”

“合規有個過程,整改對行業來説需要度過陣痛期,很多公司要面臨從裏到外的改造,一些不合適的商業模式可能會淘汰,一批偽金融創新企業免不了出局。”“螞蟻金服”研究院副院長李振華説,在此過程中,監管越來越清晰明確,行業越發自律令人信任,投資人投資心態更成熟,才能將互聯網金融的價值真正發揮出來。

發展中遇到的問題,最終還要靠發展解決。當前,真正融合互聯網優勢和金融本質的創新仍然發展澎湃:支付寶和微信支付正憑著良好的客戶體驗和低廉的收單價格蠶食銀行收單,倒逼銀行等傳統金融機構更大程度讓利於民;基於電商平臺的小額消費貸款“花唄”“京東白條”便利了客戶支付、促進了消費;智慧手機用戶超過6億,購物、娛樂、繳費、理財等眾多需要金融服務的場景,正在開創移動互聯網金融新紀元……

央行副行長潘功勝在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成立大會上明確提出,希望各互聯網金融從業機構緊緊圍繞服務實體經濟的宗旨,規範發展,公平競爭,防範風險,善用社會各界的良好期望和支持,向社會展現互聯網金融業的良好形象,這樣才能行穩致遠。

“對於真正致力於科技金融融合創新的主流金融機構和互聯網公司而言,即將到來的不是冬天的肅殺,而是春天的萌發。”工商銀行電子銀行部總經理侯本旗説。(記者 劉錚、吳雨、姜琳、白陽、李延霞、姚玉潔)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杜暢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