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草原生態保護補獎機制助青海牧區“增草增收”

2016-03-31 09:25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西寧3月31日電(記者 駱曉飛)記者近日從青海省農牧廳了解到,自2011年國家實施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政策以來,青海已累計下達草原生態補獎資金97.35億元。憑藉這一惠民政策,青海已經初步建立起草原生態保護長效機制,並實現草原産草量和牧民群眾收入的“雙增”。

“全省75萬多牧民因補獎政策而受益,人均年增加收入2562元,其中三江源地區牧民人均年收入年均增幅達14.9%。”青海省農牧廳廳長張黃元説,監測結果顯示,2015年,青海全省天然草原平均鮮草産量比草原生態保護補獎機制實施前3年的平均産量提高了2.5%。

青海省擁有4.74億畝可利用草場,大多數位於三江源區、環青海湖地區,是青藏高原生態安全屏障,但由於長期過度放牧,這裡的草原退化、沙化現象十分嚴重。

2011年9月,在國家政策支持下,青海省全面啟動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機制,開始對2.45億畝中度以上退化天然草原實施禁牧,對2.29億畝可利用草原實施草畜平衡動態管理。

據介紹,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政策實施以來,青海探索總結出了補助資金與禁牧減畜挂鉤、獎勵資金與草畜平衡挂鉤、管理員職責履行與績效工資挂鉤、生態保護效果與州縣政府年度目標考核挂鉤的“四個挂鉤”管理模式,並制訂了《青海省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資金管理暫行辦法》《青海省草原濕地生態管護員管理辦法》等一系列制度,使得草原監管體系日益完善。

“青海專門設置了草原生態管護員公益崗位。目前,三江源地區每2000公頃草原上有1名管護員,其他地區每3335公頃有1名管護員。”張黃元説,通過草原保護制度建設,鼓勵和引導傳統畜牧業向規模化養殖、集約化經營的現代生態畜牧業發展方式轉變,青海以保護草原為前提,以轉變發展方式為核心的草原生態保護長效機制已初步建立。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溫雅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