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貴州思南:現代水利開闢山區脫貧增收新路

2016-04-07 10:03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貴陽4月7日電(記者 何天文 汪軍 向定傑)站在山上眺望,山下萬畝大壩綿延伸展,油菜花、桃花掩映下的機耕道、排洪溝渠和水泥路縱橫交錯,山坡上連片的葡萄架下幼苗青翠。在貴州省思南縣塘頭鎮,一個集農業生産、休閒觀光為一體的現代農業園區初現端倪。

眼前的這幅景象得益於高標準的現代山區水利工程。“下面我為大家進行遠程操控微噴灌演示。”在塘頭鎮現代水利控制中心,工作人員一邊向記者介紹一邊點擊鼠標,只見監控畫面裏立刻水花四濺,精確澆灌到每一株果木的根部。

思南縣水務局高級工程師楊超介紹,只要通過電腦或手機聯網,就能遙控泵站、電磁閥、防洪閘門等設施開關,實時查看灌溉流量、水池水位、土壤墑情、氣象等數據,並通過智慧化判斷,實現自動提水、自動噴灌一體化。

眼前的高科技,對世代生活在武陵山區深處的莊稼人來説,在過去是想都不敢想的事。67歲的蜂桶槽村村民耿心順感嘆:“過去種田經常被水淹,村民出行難、吃水難,哪有現在的好光景?”

位於烏江上遊的蜂桶槽村及其周邊的村子,雖然地處壩區,但由於四面環山,地勢低窪,當地農民飽受水患之苦。“一到下雨,泥巴路就爛得走不動,有的地方稀泥齊膝,進出都很困難。”村黨支部書記孫行苦笑著説,村民們種的菜、養的豬都賣不出去,脫貧增收渠道窄。

當地村民都記得,2014年夏天,前後兩場暴雨引發的洪水導致壩區3000多畝莊稼遭受毀滅性之災,農戶損失慘重。

2014年9月,在國家項目資金的支持下,當地政府決定在塘頭鎮實施現代山區水利扶貧試點。其中一期工程投資3081萬元,建成投用後已解決村、鎮4萬多人的飲水問題,實現對2200畝農田的防洪排澇和1400畝耕地的高效節水灌溉。

水利設施建好了,水患根除了,交通改善了,山區傳統農業迎來了轉型發展的春天。在當地政府部門的引導下,“公司+基地+專業合作社+農戶”的經營模式,成為塘頭現代高效農業産業園區的有力支撐。許多農戶通過流轉土地和到園區打工,增加了收入;一些村民開辦農家樂或經營觀光農業,收入可觀。

沙都村村民盧維力領頭經營的龍底江生態農業專業合作社已投入400多萬元發展精品水果、無公害蔬菜等産業。他説,依託園區建設,合作社計劃再投入2000萬元實現“農旅一體化”經營,目前已建成花卉苗圃基地300余畝,一個可容納200人左右的旅遊度假村正在加緊建設。眼下,每天約有50個村民前來打工,每人每天務工收入100元到120元不等。

思南縣扶貧辦副主任張權介紹,園區總規劃面積2萬多畝,以蔬果為主導産業,共涉及貧困農戶1675戶,貧困人口5136人。通過土地流轉、勞務、入股分紅等方式與農戶利益連接,一年下來僅發展産業、基礎設施建設的勞務支出就達670多萬元,貧困人口人均年收入增加1800元左右。

望著新建的生態堤上楊柳依依,村裏老人小孩在人行道上遊玩,村支書孫行説,隨著水利、交通等基礎設施的改善和現代農業的發展,去年全村農民人均純收入超過8000元,村民的生活越來越好了。目前,已有7成農戶的舊木房變成了磚混結構的小樓房,摩托車和私人汽車已成為村民出行的代步工具。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朱英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