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你期待的城鎮化什麼樣

2016-04-09 07:47 來源: 經濟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你期望的城鎮化是什麼樣的?面對這樣的問題,可能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回答。但不論有多少種回答,有一點將是共同的:期望中的城鎮化一定是美麗的、愉快的,就如人們期待自己未來的生活一樣。因為,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與嚮往是相通的。

對城鎮化,我們多數人都不陌生。我出生在一個很小的鄉村集鎮。對縣城或者城市而言,它是鄉下;對集鎮外的農民來説,它是城鎮,是可以吃“商品糧”的地方,令人嚮往。小時候,我眼瞅著一些小夥伴跟隨著他們的父母,陸續離開這個小集鎮,搬進了縣城,或者更遠的城市,或者比我們這個集鎮更大的鎮———後來知道叫建制鎮,而一些原來住在集鎮外面的“村裏人”不斷地搬進了集鎮。

那時候,所有搬離這個小集鎮和搬進小集鎮的人,看起來都是那麼的歡天喜地,盪漾著從裏到外的幸福與驕傲。對我們這樣的集鎮小孩,搬離小鎮的夥伴,成了更“高大上”的城裏人,令人艷羨;而搬進小集鎮的人,儘管其中一些人依然是農村戶口,但很自然地與我們一起上學,一起玩耍,沒有隔閡,同樣其樂融融。

或許,這就是城鎮化的演變過程。只是,在那個年代,我們還不知道這其實就是城鎮化;只是,那時候的城鎮化,腳步很緩慢,但過程很自然、很隨意。

大約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中後期,這種自然的、緩慢的城鎮化開始不斷改變步伐,變得快了起來、急了起來、忙了起來,有的地方甚至慌了起來。

於是,我看見,隨著一些大城市提出“經營城市”的口號,城裏的高樓、大馬路、新區快速長大,快速向城外擴張推進,而房價與居住成本也快速提高。在“經營城市”的感召下,幾乎所有地方都學有樣本,無論有沒有條件,都忙於“經營土地”,當然主要是經營農村土地。於是,許多鄉村消失了,許多農地消失了,許多村民不見了。城鎮化向我們大規模撲來。

那些消失的村民,有的成了市民,與小時候那些從鄉村搬進集鎮的人一樣,他們在城鎮裏工作,他們的小孩很自然地進了學校。但有的,並不能和城裏人一樣上班讀書,他們沒有工作,在社會保障方面也不能享受和城裏人完全一樣的待遇,因為他們是被提前強行要求進城上樓的,城裏的學校、醫院以及其他公共設施還沒有為他們的進入做好準備。

有人説,這就是城鎮化的代價。是的,每一種變化都必然伴隨著代價,但是,當這種變化超出經濟發展應有的速度與規模,超出社會發展應有的自然歷史規律,這樣的代價就會有很大的破壞性,是我們負擔不起的。

幸運的是,這種匆匆忙忙、顧頭不顧尾的城鎮化腳步,這幾年正在漸次平靜、穩重、規律。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讓大家不再忙著佔地建房子,不再忙著改鄉下戶口為城鎮戶口,而是更加尊重鄉下人的意願與選擇,更加尊重城鎮化的自然進程、歷史進程和文化進程,更加尊重城鎮化對經濟社會進步發揮的拉動作用、推動作用與改善作用。於是,城鎮化的質量更高了,城鎮化的速度更有分寸了,城鎮化的規模更合理了,城鎮化的建設更科學了,城鎮化的“裏子”與“面子”更講究了,城鎮化的笑聲更透徹響亮了。

新型城鎮化,承載著更多人的美好夢想,成為引導無數城裏人與鄉村人通向美好生活的現實通道與平臺。(瞿長福)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杜暢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