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國土資源部用足政策定點扶貧江西贛州29年
看國土扶貧如何發力

2016-04-10 07:56 來源: 人民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贛南礦産資源豐富,素有世界鎢都和稀土王國的美譽,地下蘊藏的礦産達百種之多,但可勘查程度不高,制約著優勢資源向經濟效益的轉化。從1987年起,國土資源部門將礦業開發扶貧作為突破口,實施了200多項具有地勘行業特色扶貧項目,幫助建設了會昌岩背錫礦、會昌九二鹽礦等一批“扶貧礦山”。從此國土資源部與贛南結緣,一“牽手”就是29年。

國土資源部連續29年不間斷對贛州進行定點扶貧,給贛州群眾送上了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惠,為贛州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新動力。

瞄準土地整治,新增耕地解決4萬多人生計

贛州是革命老區,也是全國較大的集中連片特困地區之一,18個縣中有11個縣為羅霄山脈集中連片特困縣。國土資源部從1987年至今,9000多個日夜,一茬接一茬的扶貧工作隊員、一批又一批的項目資金,紮根贛南開展定點扶貧。

“八山半水一分田,半分道路和莊園”是對贛州現實情況的寫照:這裡山多田少,人均耕地不足0.7畝,耕作條件差,土壤肥力不足。為此,國土資源部幫扶贛南開展農村土地綜合整治,修建機耕道、提高土壤肥力。近年來,累計安排土地整理項目60多項,項目資金達8億多元,整治土地規模30余萬畝,23萬多群眾直接受益,新增耕地能解決4萬多人的生計。

“一系列支持政策措施破解了制約贛州經濟發展、精準扶貧涉及的國土資源管理難題,政策含金量高,起到了基礎性作用。”贛州市國土資源局局長鄧海鷹説,國土資源部把創新改革的試點之一放在贛州,發揮項目和資金的合力。航空地質調查、農業地質調查,分析土壤元素,扶植了贛州的臍橙産業;稀土開發整合整治,提升了貧困地區的資源綜合節約利用水平;將農村危舊土坯房改造項目納入全國保障性住房範疇、應保盡保的政策範疇,將增減挂鉤、農民建房、災後重建指標等捆綁利用,為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的用地提供了有力保障。

“這是我們新建成的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老人可以在這下棋聊天,孩子們可以在這看書學習,還能跟外出打工的父母視頻聊天。”思源社區黨支部書記孫菊英正幫著兩位老人擺好象棋。在於都縣上歐移民搬遷扶貧安置點——思源社區,同地段商品房均價為4000元/平方米的房子以1400元/平方米的價格賣給貧困搬遷戶,通過補助疊加、信貸扶持等方式,減輕了移民戶中貧困對象的負擔。

贛州利用增減挂鉤試點、農民建房用地報批、土坯房專項用地指標管理多項土地利用政策與深山移民扶貧、産業扶貧、新農村建設、“空心村”改造等相關部門扶貧開發政策融合在一起,近300萬農民告別透風漏雨的危舊土坯房,生活條件得到改善。

“訂單式”扶貧,按實際需求“供給”

近日,國土資源部出臺了《關於進一步加強定點扶貧工作的意見》,通過十三條“訂單”式扶貧政策,助力贛州市贛縣、于都、興國、寧都等4縣的脫貧攻堅。

贛州市建立需要支持對象的政策清單和項目庫,提出“訂單”,分年度上報國土資源部,爭取支持。國土部圍繞當地經濟社會發展定位和需求用足政策,“照方抓藥”。

鎢、稀土儲量和産業發展在全國都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根據發展現狀,贛州市提出了在鎢、稀土資源地質找礦、開採指標傾斜等方面予以政策、資金支持的請求;針對貧困山區條件惡劣的情況,提出了推進整村扶貧、移民搬遷扶貧計劃,爭取用地指標等。國土資源部有目標、有側重、有針對性按需調整供給,在現有政策範圍內盡可能提供扶持。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贛州用地佈局發生較大變化,國土資源部連續四年支持贛州市總體規劃定期評估與適時修改,調整範圍涉及18個縣(市、區),調整優化用地總規模達9.33萬畝,滿足了龍南深商工業園、瑞金經濟技術開發區等各類平臺建設用地的需求。

“土地質量總體良好,富硒土壤資源豐富,面積85平方公里,開發潛力巨大。”根據國土資源部門的調查表明,贛州地區適宜種植富硒臍橙、富硒茶油、富硒大米等富硒農産品。特色富硒農業開發可作為當地發展特色,是擺脫貧困、發家致富的有效途徑。贛縣根據“摸底”情況編制了區域總體規劃,開發果園3.1萬畝、油茶1.2萬畝,建設花木基地1萬畝、設施農業1000畝。

生態是根本,廢棄礦山變成“花果山”

贛南是典型的暴雨型地質災害易發多發區,由於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礦業的粗放式開採,水土流失和泥石流等災害隱患增多,成為危及群眾生命財産安全的隱患。

國土資源部投入數億元資金,實施地質災害區劃治理項目19個,對全市100多個廢棄礦區進行恢復治理,廢棄稀土礦山治理面積達21.95平方公里。在肥力相對充足的礦區周邊,大力鼓勵農民開墾栽種果樹,發展綠色産業,昔日的“不毛地”披上了“綠衣裳”,成為農民增收致富的“花果山”。

“來大棚掐個葉子嘗嘗。”贛縣五雲鎮夏潭村第一書記邱少俊招呼著大家走進大棚。一行行一指高的綠色小苗萌發著生機,護理人員正在剃掉成苗用於移栽。這綠色小苗叫做甜葉菊,是一種菊科經濟作物,用於制糖,醫用、藥用價值也很高,甜度為蔗糖的200倍到300倍,熱量僅為蔗糖的0.33%,糖尿病人都可以食用。

“種植週期短、收益高、見效快,4到5個月就可以收穫,畝均可以獲利四五千元。銷售有保證,有兩家上市公司專門收購,政府還制定了保護價。現在國土部扶持建起了大棚,風霜雨雪都不怕了。”邱少俊説,如今夏潭村建起了大棚,組建起合作社,發展起了綠色産業。

贛州市地處江西的母親河——贛江的上遊,是江西省重要的水源涵養區、生態環境保護區,其生態環境不僅對贛州自身的社會發展産生影響,也會影響整個贛江流域的社會發展。低丘緩坡試點縣通過工程措施,增強了生態修復功能,消除了産生水土流失的因素,緩解了水土流失治理的壓力,形成了“春有花、夏有蔭、秋有果、冬有青”的綠化格局和“城在山中、山在林中”特色景觀。

贛州對全市100多個廢棄礦區實施地質環境恢復治理,廢棄稀土礦山環境治理面積達21.95平方公里,可提供工業建設用地6平方公里,恢復林地11.3平方公里,恢復可用土地0.52平方公里,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記者 常欽)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劉楊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