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助推創新走進市場——來自日內瓦發明展的經驗觀察

2016-04-15 12:47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日內瓦4月14日電(記者 張淼)“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是近年來中國經濟與科技領域的熱點話題,如何助推發明創新真正轉化為市場産品,正在參加第44屆日內瓦國際發明展的專家和發明人帶來了不少可供借鑒的經驗與見解。

日內瓦發明展負責人安妮·勒爾切爾對新華社記者表示,無論對於注重日常生活的小發明創造還是科技含量高的新技術,日內瓦發明展的功能在於為發明人和商業夥伴搭建聯絡,為商業開發提供資金、打造産品模型、經銷商服務和商業許可等幫助。

勒爾切爾説,借助發明展這一平臺,許多發明創造最終進入了市場。以3年前榮獲日內瓦發明展大獎的羅馬尼亞飛機安全掃描系統為例,目前一家瑞士公司正準備生産這種可全方位掃描飛機的安全設備。

據主辦方估計,13日至17日舉行的此次展會將有5萬名觀眾參觀,其中42%為來自世界各地的工業界人士、經銷商和商人,目的是物色有市場開發潛力的新發明和新産品。

中國清華大學材料學院楊金龍教授參展的陶瓷粉體球形化與空心化技術可在建築保溫、污水過濾、水土改良、精細化工等領域發揮作用,在此次發明展上備受業界關注。

楊金龍説:“我們的成果在高校和科研院所有很多,很難轉化的原因是成果不是市場需要,是有了成果以後去找市場,而企業對投資新領域去轉化成果也存在擔憂,如果來自於市場的課題就不存在轉化的問題。”

為此,清華大學教授聯合水木基金、荷塘基金共同發起了“易研網”平臺,該平臺類似于電子商務網站淘寶及支付寶,企業提出科研需求,高校接單研發,成果滿足企業要求後通過網絡支付,極大調動了企業的積極性,也規避了“無果”項目的出現。

香港理工大學企業發展院負責科技轉移及産業化的助理院長林國然認為,參加展覽是高校展示科研成果的好途徑,很多時候發明在獲獎後很快就能迎來合作。該校充分挖掘豐富的工業界校友和其他工業團體資源,介紹學校的科研能力和新發明,探索合作的空間,同時鼓勵好項目申請香港創新及科技基金,由政府和工業界各投入一定比例的資金扶持項目開發。

據香港中文大學影像及介入放射學系助理教授王德峰介紹,香港特區政府通過提供種子基金等扶植措施幫助創新成果儘早進入工業界。比如香港創新科技署設立的“大學科技初創企業資助計劃”,入選企業每年最高可獲得120萬港幣的資助。

談及科技成果如何更好轉化,王德峰説這取決於多方面因素,“不單是大學老師,工業界和資本市場也要出來,國家政策也要支持。現在的環境是我所了解到的最好的時代,從國家到地方都有各種各樣的經費來支持。”

世界知識産權組織今年3月發佈的數據顯示,中國在2015年提交的國際專利數量達到近3萬件,位列全球第三;中國年專利申請數量增長16.8%,也是全球專利申請增長最快的國家。

中國發明與創新代表團負責人林松濤表示,知識産權強國建設意味著將産權轉化為生産力,但目前國內高校有大量處於“睡眠”中的專利,有的甚至忘了交專利費而失效。他建議應提供公開的專利數據資源,幫助專利服務機構搭建平臺為企業服務。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張興華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