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農場脫貧 打法不一樣

2016-04-17 07:53 來源: 人民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産業精準對接市場,體制機制創新完善
農場脫貧 打法不一樣

“十二五”農墾脫貧工作取得顯著成效,全系統共有116個貧困農場實現脫貧。2015年,全國302個貧困農場營業收入138.4億元,實現連續五年總體盈利。全國貧困農場人均純收入8065元,年均增長13.3%。

未來農墾脫貧任務依然繁重。全國農墾還有304個貧困農場(不含新疆兵團),貧困人口達230萬人,職工48萬人。經過多年的發展,剩下的貧困農場都是難啃的“硬骨頭”,脫貧難度大,脫貧成本高。

作為推進中國特色新型農業現代化的國家隊,貧困農場如何脫貧?在近日召開的全國農墾扶貧開發座談會上,各地農墾部門就脫貧經驗展開交流。

産業強,脫貧動力才強

“與農村脫貧不同,農墾脫貧有特殊性。農村脫貧的對像是農戶,農墾脫貧的對像是農場和職工。這決定了農墾的脫貧攻堅戰有獨特的打法,即依靠獨特地位和自身特點,在産業支撐上下功夫。”農業部黨組成員楊紹品説。

産業選擇要精準。國家農墾局局長王守聰説,“精準包括兩個層次,一是要因地制宜,根據農場的地理條件和資源稟賦,實現‘一場一策’;另一方面與市場對接要精準,主動適應消費結構升級,做優、做精、做強,主動發力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只有做大做強産業,農墾脫貧的動力才強勁。”

黑龍江墾區現有國家重點扶持貧困農場32個,人口接近40萬。黑龍江省農墾總局副局長譚佔龍介紹,黑龍江的貧困農場地理位置、耕地條件等差別大。有的沿江、沿邊;有的地處偏遠,交通不便;有的處於國家扶貧工作重點縣。要確定脫貧産業,要對症下藥。

“針對耕地面積大的情況,扶持大豆、水稻等種植業;根據土壤和灌溉條件,發展飼料、中草藥等經濟作物;結合臨城、臨礦的區位優勢,發展果蔬等設施農業。形成宜糧則糧,宜牧則牧的産業新格局。”譚佔龍説。

廣東省經濟整體發達,龍頭企業多。“廣東農墾以市場為導向,引導貧困農場和龍頭企業精準對接,培育和打造主導優勢産業,實現‘造血式’扶貧。”廣東省農墾總局副局長呂林漢説,農墾初步形成天然橡膠、油茶、劍麻、茶葉等産業基地。比如揭陽農墾劍麻扶貧基地已經成為廣墾劍麻集團的重要原料基地。

“經濟作物種植基地,能給貧困農場提供長期穩定的收益,增加職工收入,促進當地經濟發展。”呂林漢説。

體制順,脫貧工作才順

體制機制是造成農場貧困的重要原因。“農場存在管理體制不順,經營機制不靈活等問題,除此之外,工作中有畏難情緒、等靠要思想等問題也很突出。”楊紹品説。

在扶貧資金上,各省農墾局拓展資金渠道,統籌集中扶持。遼寧省農墾局局長盧江寧介紹,在充分發揮國家和省財政扶貧資金的主體作用上,積極開闢新的扶貧開發資金渠道。在資金安排上,實行集中統籌,重點向貧困農場傾斜,積極協調和爭取農業綜合開發、各類涉民生的專項資金向貧困農場傾斜,特別是結合危房改造和宜居鄉村建設,使貧困農場的基礎設施和整體面貌發生了深刻變化。

建設項目管理體制不斷完善。安徽省農墾事業管理局不斷加強制度建設,實現項目管理流程系統化。“制度建設是管理工作順利開展的前提,更是促進扶貧項目高效發展的依據。安徽省農墾局完善建設制度,嚴格規範扶貧項目各環節的業務流程,實現項目管理的有章可循,有據可依。”安徽省農墾事業管理局劉超介紹。

“農墾脫貧,離不開體制機制的創新,在完善扶貧項目和資金管理制度的基礎上,強化與相關部門協作,主動與科研院所、推廣機構聯合,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形成農墾脫貧的合力。”楊紹品説。(記者 王浩)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陸茜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