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菜價漲落 相信市場力量

2016-04-17 07:57 來源: 人民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氣候異常引起菜價波動,應把市場的事情交給市場,調控要慎行。如果不顧市場規律,打破現有生産格局,可能會帶來新的供求失衡

菜價回落了。據農業部監測,4月12日全國“菜籃子”産品批發價格指數比3月30日降了14.4個點。重點監測的28種蔬菜平均價格4.74元/公斤,比半月前下降14.7%。買菜的大媽們感受明顯,大白菜又回到“白菜價”了。

春節過後,菜價居高不下,時間長、漲幅大,不少人坐不住了。有人質疑:是不是有商販囤菜,哄抬菜價?這麼瘋漲,怎麼就沒人來管管?也有人支招:減少中間環節,加快農超對接、社區直送,多建本地大棚……平抑菜價、調控價格的聲音一陣緊過一陣。

今年菜價怎麼了?誰是幕後推手?家門口菜市場的一位小販回答淡定:“年初南方氣溫低、降雨多,菜一下上不來,供應少了價格肯定會貴。”是否囤菜推高菜價?“不大可能。因為大部分菜不好儲存,囤多了還不砸手裏?而且菜價從南到北都在漲,誰有本事左右全國市場?”他看來,菜價貴不了幾天,種地的人這麼多,蔬菜生長期又短,最快的不到20天就能上市,菜多了,價格自然會落下來。

其實,蔬菜是市場化程度很高的農産品,供求關係決定價格,對菜價波動不必過度敏感。從全國情況看,蔬菜播種面積、産量保持相對穩定,我們不差菜。從今年情況看,南方地區極端天氣引起的供應減少,是菜價居高的主因。據農業部監測,2月份,全國580個蔬菜重點縣産量同比減少3.8%。以北京市場為例,每年冬春季南方蔬菜佔有率30%—35%,而今年2月下降到不足20%。隨著氣溫回升,蔬菜供應地由南向北産地轉換,北方菜、露地菜一上市,價格就會降下來。靠市場完全能調節供求平衡。

然而,在菜價漲聲中,市場上的一些聲音值得思考。比如,是否要加大生産補貼?實際上,農民種菜由市場説了算,他們對價格信號的反應更靈敏,可能政府補貼還沒發下去,供求關係就變了,時機不當的刺激反而會導致“菜賤傷農”。再如,是否要大規模建本地大棚?事實上,蔬菜優勢産區集中、南菜北運的格局是市場長期形成的,“春淡”時期南方菜運到北方,價格也並不高。2008年那次菜價大漲,東北某地大上溫室大棚,結果冬季種出的菜比南方拉來的還貴,哪能賣出去?還有,是否能砍掉中間環節?全國蔬菜生産大多是分散經營,讓一家一戶推著小車進城賣菜,恐怕不現實;讓菜農全都跟超市對接,短期也做不到。

理性看待菜價漲落,市場的事情應該交給市場,政策調控要慎行。如果用個別時期的特殊菜價做判斷、做決策,不顧市場規律,打破現有蔬菜生産、銷售格局,可能會帶來新的供求失衡。

市場發揮決定性作用,政府也不能甩手不管。要加強市場監測力度,及時發佈市場供需和價格變化信息,引導生産者和消費者的合理市場預期。另外,針對極端天氣,提前做好預案,合理調度供應,儘量減小市場波動。再有,落實社會救助和保障標準與物價上漲挂鉤的聯動機制,及時向困難群眾發放價格臨時補貼。目前海南5個市縣對低收入群體發放臨時價格補貼2039萬元,就是為降低菜價上漲的生活成本。

“菜籃子”一頭連市民,一頭連農民,政府之手不越位、不缺位、不錯位,市場之手才能充分施展,才能讓産業健康發展。穩定“菜籃子”,請相信市場的力量。(趙永平)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陸茜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