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張江國家科學中心“內核”顯現 多項大科學設施不斷對外釋放輻射力

2016-04-17 15:37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上海4月17日電(記者 何欣榮)作為國家創新體系的基礎平臺,包括上海光源在內的一批重大科技基礎設施正加快在上海張江高科技園區集聚,並不斷對外釋放輻射力。

在張江高科技園區,有一個外形好似“鸚鵡螺”的建築,這就是我國迄今為止已建成的規模最大的科學裝置——上海光源。“普通的X光能拍攝出人體的組織和器官,而上海光源釋放的光,能夠幫助科研人員看清一個病毒結構、材料的微觀構造和特性。”上海光源中心主任趙振堂説。

目前,上海光源已經支撐了甲烷高效轉化、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蛋白結構測定等一批重大科學研究任務。並且,這個“高精尖”的裝備並非少數科學家專屬。初出茅廬的青年學者,只要通過課題申請,一樣可以共享上海光源。

“加快上海光源線站工程、蛋白質科學設施、軟X射線自由電子激光、轉化醫學等大設施建設;瞄準世界科技發展趨勢,根據國家戰略需要和佈局,積極爭取超強超短激光、活細胞成像平臺、海底長期觀測網、國家聚變能源裝置等新一批大設施落戶上海。” 國務院方案提出,要在張江打造高度集聚的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集群。

張江高科技園區所在的浦東新區科委主任唐石青認為,建設國家科學中心,比拼的不僅是高科技産業,而是原創性、基礎性研究成果。以大科學設施為支撐,開展基礎研究、原始創新,這是張江國家科學中心的真正“內核”。原始創新做好了,既能對外釋放輻射力,也能體現國家在全球的競爭力。

爭取國家投入推動原始創新,這在全球其他創新高地有過成功的實踐。美國矽谷引以為傲的互聯網産業,最早源於美國國防部組織的阿帕網項目。時至今日,矽谷所在的舊金山灣區,仍然集聚著包括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在內的一批知名實驗室,推動著美國和全球的技術革新。

雖然已建成上海光源、國家蛋白質科學中心等3項大科學裝置,但張江國家科學中心核心承載區的大科學設施總體規模、覆蓋領域仍然偏小,集聚度有待強化。此外,常駐張江的頂尖科學家不足,園區缺少城市配套服務功能,也成為張江國家科學中心的發展瓶頸。

根據相關規劃,“十三五”期間張江國家科學中心除了打造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集群,還將推動光子科學與技術國家實驗室的建設。同時,鼓勵跨國公司研發中心、民營企業和社會資本共同參與,在集成電路、生物醫藥等領域,打造若干重點實驗室、開放型應用研究平臺。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溫雅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