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告別住房危 行路難——“煤都”大同逐步解決採煤沉陷區之難

2016-04-17 16:55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太原4月17日電(記者 詹彥、徐偉)山塌了,地荒了,路毀了,採煤沉陷區後所溝村村民李玉梅家的房子也斜了,一面墻因為傾斜得厲害,李玉梅用了四根柱子頂著,“最怕下雨,不知道哪天就塌了。”

讓李玉梅安心的是,後所溝村已經列入了大同市的採煤沉陷區治理搬遷計劃,目前正在進行選址和準備工作。“就等著住新房子了。”李玉梅説。

後所溝村是山西省大同市採煤沉陷區的縮影。大同,因煤而興,是我國北方重要的能源基地,被譽為中國“煤都”。大同,也因煤而困,長時間、大規模、高強度、粗放式的煤炭開採造成當地村莊房屋受損、耕地塌陷、道路損毀,因採煤造成的沉陷區面積1687.8平方公里。

為解決採煤沉陷區之痛,讓“採空村”村民告別房裂、地荒、水少的生活,近年來,當地政府積極探索採煤沉陷區搬遷治理,2014年在採煤沉陷受損較為嚴重的鄉鎮進行試點搬遷治理後,逐步全面開展搬遷治理工作。

大同市南郊區雙井溝村村民史香芳2015年4月從村裏搬進了城區的新房。“這比村裏好多了,住得放心,房子敞亮,附近買東西也方便。”史香芳説,村裏的老房子墻上全是裂縫,院子裏的地也塌了。搬過來以後,和老伴住上了60多平方米的新房子,老伴還就近找了個活幹。

和史香芳一樣,雙井溝村的500多位村民都搬進了新家,村內已經整村拆除,正在進行環境治理工作。

到2015年底,大同市南郊區先後建成了11個採煤沉陷安置區,對33個受災村實施了整村異地搬遷安置。在建的口泉鄉甘河村採煤沉陷區綜合治理項目,建成後可安置2405戶、5352人。南郊區鴉兒崖鄉、雲岡鎮2個鄉鎮13個村、6072戶的治理項目正在加緊進行。到2017年底,南郊區採煤沉陷區村莊的搬遷治理工作將全面完成。

為解決村民搬遷離地後的生活來源和生態環境綜合治理難題,2015年7月起,大同市利用當地豐富的光照資源,在採煤沉陷區上開始建設100萬千瓦的光伏發電基地,目前,工程正在加緊建設,到6月底將正式並網。

2015年11月,鴉兒崖村村民黃忠福來到大同採煤沉陷區光伏示範基地項目建設工地上打工,每天能有100多元的收入。看著馬上就要完工正式並網發電的項目工地。黃忠福期待著自己的村裏也能儘快搬遷,在無法耕種的地上建設光伏項目。

大同市發改委副主任王明生説,利用當地豐富的光照資源,在採煤沉陷區無法耕種的閒置土地上建設光伏發電基地,既解決了農民離地後的部分收入問題,因搬遷留下的閒置土地也得到了有效利用。

因煤而興,也因煤而困,如今,隨著大同市搬遷治理工作的全面展開,飽受煤炭開採之痛的沉陷區村民正告別住房危、行路難、用水難的日子,開始“城鎮居民”的新生活。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溫雅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