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貴州堅持退耕還林為長江經濟帶提供生態支撐

2016-04-22 19:13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貴陽4月22日電(記者 李平)“人的命脈在田,田的命脈在水,而所有生物的命脈都歸結在樹。”談起退耕還林的重要性,貴州省畢節市大方縣小屯鄉滑石村村支書王福中似乎有説不完的話。

“2000年時,滑石村民為了填飽肚子,曾一度開荒開到山尖尖,真所謂山有多高莊稼就有多高,地有多陡,人們的鋤頭就有多陡。”王福中説,過度墾殖帶來的惡果就是山荒、水竭、人窮,16年前當地一場暴雨誘發的泥石流還奪走了18名村民的生命,給在世之人留下無盡的傷痛。

災難之後,滑石村民開始反思,更開始行動。“從2000年開始,結合國家退耕還林工程,滑石村近8000畝25度以上的‘和尚坡’實施退耕還林還草,並相繼封山育林1.5萬畝。這些復綠的山坡也成為村寨防治地質災害的最好防護員。”王福中説,退糧種樹的結果就是村寨災少福多了,不少村民還通過發展林下種植養殖致了富。

滑石村僅是貴州退耕還林實現生態、經濟、社會效益多贏的縮影之一。據了解,2000年至2014年,貴州累計退耕造林727萬畝,全省因此提高森林覆蓋率近7個百分點;項目區土壤侵蝕模數由每年每平方公里3325噸降至931.4噸;退耕區農民通過發展林下種植養殖、精品果林、鄉村旅遊等産業,人均純收入增加近4000元。

“如果説,前一輪退耕還林扭轉了貴州生態持續惡化的局面,那麼新一輪退耕還林則為貴州綠色發展與脫貧攻堅提供了歷史性機遇。”貴州省林業廳副廳長向守都説,八山一水一分田的貴州,迫切需要通過進一步的退耕還林實現生態美與百姓富的統一。

僅以貴州畢節市為例,當地喀斯特地貌突出,25度以上山坡墾殖率較高,但據調查,全市仍有289萬畝25度以上陡坡耕地和63萬畝重要水源地15-25度坡耕地需要退耕還林。

“截至2014年底,畢節市人均森林面積僅為2.06畝、活立木蓄積僅1.4立方米/畝,低於全國人均2.25畝和5.9立方米/畝的水平。生態脆弱、人口資源環境壓力大的狀況仍沒有根本改變,急需修復治理面積大。”畢節市林業局副局長高守榮説。

為紮實推進兩江上遊生態省建設,結合新一輪退耕還林工程,根據規劃,到2020年,貴州將投入上百億元資金力爭把全省2212萬畝25度以上的陡坡耕地和15—25度重要水源地全部實施退耕還林還草,其中25度以上的陡坡耕地有1054萬畝。

向守都認為,貴州自加壓力持續加大退耕還林力度,既為自身綠色發展與後發趕超找準了路子,也為兩江下游騰出了更多的環境容量,併為中國長江經濟帶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有力生態支撐。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周楠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