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首個“中國航天日”,這些事你要知道
——國家航天局局長許達哲解析中國航天發展

2016-04-23 07:30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北京4月22日電(記者 榮啟涵)1970年4月24日,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發射升空,標誌著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五個用自製火箭發射國産衛星的國家。

今年三月,經中央批准、國務院批復,自2016年開始每年4月24日被設定為“中國航天日”。40多年過去了,中國的航天事業發展究竟怎麼樣?未來有哪些大工程值得期待?在22日舉行的國務院新聞發佈會上,工信部副部長、國家航天局局長許達哲針對熱點問題進行了介紹。

火星探測任務正式立項 一步實現繞火與著陸

今年,中國火星探測任務正式立項。許達哲介紹,我國計劃在“十三五”規劃的末年,即2020年左右發射一顆火星探測衛星。

“我們想一步實現繞火的探測和著陸巡視,這相當有難度。”許達哲説,1月11日正式批復首次火星探測任務,而每26個月才能遇到一個窗口期,正在嚴密制定工程計劃,爭取在2020年這個窗口發射探測和著陸巡視的火星探測器。

美國在火星上著陸巡視成功,俄羅斯實現了火星著陸,而我國要一步到位將是一個大跨越。許達哲表示,“這也是中國真正意義上邁入深空探測,儘管我們的飛行器已經進入了深空,但在深空進行探測還需要火星探測任務的完成和實現。”

計劃2020年前後建成中國自己的空間站

“我們現在正實施的是空間實驗室的計劃,今年要發射天宮二號,要發射神舟十一號飛船與之對接,要進行一系列的空間試驗室的試驗。”許達哲在回答關於我國空間站建造問題時説,中國一直計劃是2020年前後建成自己的空間站。

許達哲表示,對於火星探測,載人航天是最富挑戰性的、最複雜的工程。據介紹,我國目前掌握了載人航天各項關鍵技術。

在“十三五”發展規劃綱要裏,列舉了許多航天領域要開展的重大工程項目,其中包括把載人航天工程第三步走好、把探月工程第三步走好、把北斗導航第三步走好,而且把高分辨率對地觀測系統在“十三五”末完成。

國家民用空間基礎設施工程全面啟動

針對中國空間應用廣泛服務於各個領域,許達哲介紹説:“以高分、風雲、海洋、資源為代表的遙感衛星,在農業、林業、減災、交通、氣象等領域廣泛應用,通信衛星形成了穩定高效的商業化運作模式,導航定位衛星步入了産業化的發展軌道。”

“中國航天走到現在,很大的一個轉變就是應用空間資源為國民經濟發展服務。”許達哲表示,現在遙感、導航、通信三個系統,要從擴大應用方向上發展。

下一階段,國家民用空間基礎設施工程全面啟動建設、北斗導航系統加速全球組網、高分三號衛星、風雲四號氣象衛星將實施發射。

空間科學:探測能力與研究水平顯著增強

成功發射暗物質探測衛星和實踐系列衛星為代表的多顆科學試驗衛星,空間物理、空間化學、空間生命科學、微重力等空間科學領域取得重大突破,空間碎片觀測、減緩和防護取得重要進展……許達哲列舉了中國空間科學成果,表示中國空間科學探測能力和研究水平顯著增強,載人航天和探月工程的空間科學與應用研究取得跨越發展。

“中國空間探測為中國科學家提供了研究探索的重要平臺。”許達哲説,“十三五”期間硬X射線調製望遠鏡探測衛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等空間科學新型衛星也將實施發射。

許達哲還介紹了“十三五”及未來一段時期,中國航天將按照以航天工程技術創新為主體,大力推動以空間應用、空間科學為兩翼的“一體兩翼”發展思路,論證和實施新的航天重大工程和項目,做強航天戰略型新興産業,培育“互聯網+衛星應用”新業態,取得一批空間科學原創性成果。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杜暢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