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特寫:東方紅一號從這裡升起——走進中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

2016-04-23 19:18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酒泉4月23日電(李國利、余曉潔、劉輝産)從北京南苑機場乘機飛行2個半小時,降落後再沿戈壁公路向北驅車70余公里,位於巴丹吉林沙漠邊緣的世界第三大載人航天發射中心——中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終於出現在眼前。

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就是從這裡發射升空。回蕩寰宇的《東方紅》樂曲向世人宣示,中國成為世界第五個發射人造地球衛星的國家。

時間回轉到1970年4月24日。

戈壁的夜空慢慢黑透。發射指揮員下達了“一小時準備”的命令。

發射場區萬籟俱寂,臍帶塔上安全燈火紅一片。場坪上,聚光燈如白晝一般,照在矗立在發射塔架上的長征一號運載火箭上。

點火!

9時35分,隨著指揮員的一聲命令,白色火箭噴出橘紅色的火焰,載著中國人自己製造的第一顆人造衛星直刺蒼穹。

13分鐘後,發射場現場廣播了“衛星入軌”的喜訊。浩渺太空中第一次傳出來自東方大國的樂曲。

46年後,國務院批復:每年的4月24日設立為“中國航天日”。

今天,走進東方紅一號衛星發射塔架,已然銹跡斑斑,但從這裡遠眺,載人航天發射塔架擎天巨柱般挺立在戈壁中,雄偉壯麗。

1999年11月20日的淩晨6時30分,我國自主研製的第一艘試驗飛船——神舟一號,在長征運載火箭的挺舉下,從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呼嘯著向太空飛去。

成功背後的故事,很多不為人知。

1998年4月18日,神舟一號飛船緊張備戰之際,載人航天發射場電磁兼容工作負責人——潘仁瑾累倒在了工作崗位上。

為支持丈夫工作,潘仁瑾毅然辭去在上海的工作,隨丈夫來到大漠,一頭扎進科研試驗第一線。測試工作大多在野外進行,無論是炎夏還是寒冬,她都堅守在現場。

這天深夜,潘仁瑾口吐鮮血突然倒下。彌留之際,她與丈夫有個約定:“飛船上天,勿忘相告”。

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號從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它搭載著的,不僅僅是我國首位航天員楊利偉,還有著中國人千年的飛天夢想。

中國自此成為世界上第三個能夠獨立開展載人航天活動的國家。

巴丹吉林沙漠無言,卻見證著這裡的一次又一次奇跡:先後進行了74次航天發射,將99顆衛星、10艘飛船和天宮一號送上太空。

過弱水河一路向北,進入廣袤戈壁後便沒有路標、沒有方向,完全靠駕駛員的經驗。在顛簸中,車輛不斷調轉方向,終於遠遠看見了兩彈結合試驗陣地的淡淡虛影,霧氣繚繞亦幻亦真,仿若沙漠中的海市蜃樓。

這裡,已是一片廢墟,殘垣斷壁、遺跡斑斑,可那高聳的通氣孔、深埋地下的試驗指揮控制室依然保存完好,好像在講述著老一代航天人為了祖國國防科技事業的發展壯大而無私奉獻的點點滴滴。

這片將被沙塵掩埋的地方,有一塊約10平方米的水泥臺,上面被高溫燒熔的鋼鐵、被火焰噴射灼出的大坑依舊清晰可見。

1966年10月27日,就是在這塊小小的鋼筋混凝土發射平臺上,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組織進行了我國第一次導彈和原子彈結合試驗。

距離發射臺最近的發射控制室,雖然是在地下,但仍是最危險的地方,如果發射失敗,最先遭到滅頂之災的就是這裡。

最終,有7名勇士積極要求留了下來,每個人都寫了遺書,這就是著名的“七勇士”:高震亞、王世成、顏振清、佟連捷、徐虹、張其彬、劉啟泉。

隨後,導彈在預定地域上空成功爆炸,這也標誌著我國有了可用於實戰的核武器,打破了超級大國的核威脅、核訛詐。

這是世界上迄今為止唯一一次在本國領土上進行的核導彈試驗。

“七勇士”之一的戰士徐虹,試驗時立了二等功,但因為保密原因,檔案裏沒填立功緣由。退伍後,他回到鄭州一家工廠當工人,許多年裏,甚至連家人都不知道他這個非凡的經歷。即使後來企業倒閉、生活困難,他也沒向組織提過任何要求。

直到40年後的2006年,中心才通過刊登尋人啟事聯絡上他。他的家人朋友才知道他曾經參與過如此驚天動地的事情。

為確保兩彈結合試驗的成功,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曾進行了多次導彈發射試驗。

1965年,我國第一枚中近程導彈發射試驗即將進行。最後一次合練結束後,王來等人一起將特種車輛槽罐內剩餘的液氧排放乾淨。結果液氧突然發生燃燒事故,他們都身燃大火。

已成火人的王來,想到火勢再蔓延下去,很可能燒到附近的其餘人員和特種車輛,就大吼一聲“不要靠近我”,轉身向遠離人員車輛的方向搖搖晃晃地跑去。

10米、20米、30米……王來最終倒下了,兩隻手深深插進戈壁堅硬的沙土裏,再也沒有爬起來。

如今,王來不只是一個名字,他已成為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所有人心中永存的英雄。

英雄已逝,精神長存。半個多世紀以來,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建起了一套比較完善的綜合發射工藝流程和地面設施設備,形成了包括航天員、應用、飛船、火箭、發射場及測控通訊等系統在內的一套完整試驗體系,創造了在我國航天事業和武器裝備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23個第一”。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周楠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