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經濟運行分化持續 新經濟積聚新動能

2016-04-28 07:21 來源: 經濟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各省份陸續公佈一季度經濟運行成績單——
經濟運行分化持續 新經濟積聚新動能

目前,我國30個省份的經濟運行數據已公佈。通過梳理髮現,各省份受“三期疊加”的影響仍然比較大,部分省份在結構調整的陣痛中艱難前行,經濟增速換擋明顯。而一些結構調整起步早、轉型升級步子大的省份,則展現出了平穩的發展態勢,經濟運行中不乏亮點,新經濟已成一抹亮色——

經濟增速換擋仍在持續

2016年一季度,我國GDP增速為6.7%,基本延續經濟增速溫和換擋的趨勢,也處於6.5%至7%的區間內。

從各省份公佈的數據看,一季度,僅海南省GDP增速較去年全年加快1.9個百分點,青海省GDP增速較去年全年微升0.1個百分點,北京和江西的增速與去年全年持平,其餘省份的GDP增速較去年全年均有不同程度的放緩。這進一步印證了我國經濟仍然處於增速換擋的過程之中,經濟增速溫和回落,向潛在增長率回歸。

儘管經濟增速放緩,但不少省份增速高於2016年的目標增速或處於目標增速區間內。在東部地區,上海市一季度的增速為6.7%,比去年全年放緩0.2個百分點,但增速處於6.5%-7%的目標區間內;江蘇省一季度8.3%的增速,也比去年全年放緩0.2個百分點,但比7.5%-8%的目標區間增速的上限快0.3個百分點。在中部地區,江西省的增速為9.1%,比目標增速快0.6個百分點;在西部地區,四川、重慶、貴州、青海、西藏的增速也快於年初制定的目標增速。這説明,儘管一季度的經濟增速放緩,但總體上仍然運行在合理區間內。

一季度的成績單還顯示,各個省份的經濟運行狀況表現出了一定程度的分化態勢。其中,經濟增長長期依賴資源開發和重化工業的省份經濟下行的壓力更大。長期以來“一煤獨大”的山西省一季度的增速為3%,其中第三産業同比增長7.6%,而第二産業同比下降了2%,嚴重拖累了經濟增長。河北省的經濟運行面臨著去産能和治理大氣污染的雙重任務,經濟增速為6.5%,低於去年全年6.8%的增速,與今年全年7%的目標增速也有一定的距離。

此外,黑龍江、吉林、遼寧三個省份長期以來偏資源型、傳統型、重化工型的産業結構和産品結構不適應市場變化,新興産業發展偏慢,加之資源枯竭、産業衰退、結構單一城市的轉型面臨較多困難,經濟增長面臨較大壓力。其中,黑龍江的增速為5.1%,比去年全年放緩0.6個百分點,不及6%至6.5%目標區間的下限;吉林的增速為6.2%,比去年全年放緩0.3個百分點,也不及6.5%至7%目標區間的下限。

相比之下,一些經濟發展基礎好、轉型起步早、結構調整及時的省份,經濟運行的態勢總體上更加喜人。一季度,重慶市的GDP增速為10.7%,雖然比去年全年放緩0.3個百分點,但比目標增速快0.7個百分點,繼續在全國各省份中領跑。貴州省的GDP增速為10.3%,也快於目標增速0.3個百分點。國家統計局中國經濟景氣監測中心副主任潘建成表示,重慶和貴州的經濟增長主要受益於結構變動帶來的增長,特別是在東部産業向中西部地區轉移中,這兩個地方抓住了機遇,形成了較大的産業集群。

投資繼續發揮關鍵作用

國家統計局公佈的數據顯示,一季度,我國GDP增速為6.7%,其中固定資産投資增速穩中有升,同比名義增長10.7%,增速比上年全年加快0.7個百分點。固定資産投資的穩健發力,在經濟增長中發揮了關鍵作用。

而從地方的成績單看,投資的看點依然十足。湖北省一季度的GDP增速為8.1%,分別慢于去年全年和今年目標增速0.8個百分點和0.9個百分點。湖北省統計局副局長吳中志表示,為積極應對經濟下行壓力,湖北省大力推動項目建設,全力促進有效投資,全省固定資産投資保持穩步增長,投資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進一步增強。

數據顯示,一季度,湖北省固定資産投資增長13.6%,其中第二産業完成投資1984.14億元,佔全省投資比重達41.9%;全省投資新開工項目及億元以上新開工項目增長強勁,新開工項目達4311個,比上年同期增加1792個,增長71.1%;億元以上新開工項目779個,比上年同期增加439個,增長129.1%。

青海省一季度GDP增速為8.3%,比去年全年快0.1個百分點,比全年目標增速快0.8個百分點。在這份成績單的背後,固定資産投資發揮了關鍵作用。全省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199.88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2.8%,為2015年以來累計增速最高。

河南省的GDP增速為8.2%,比全年目標增速快0.2個百分點。其中,固定資産投資增長13.5%,高於全國平均水平2.8個百分點。值得關注的是,一季度,全省房地産開發投資803.61億元,同比名義增長15.3%(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9.7%),增速比去年全年加快5.2個百分點。

在投資穩健發力的同時,投資結構也在進一步優化。例如,青海省的固定資産投資中,基礎設施領域的投資達到89.56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36.6%,佔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的比重同比提高11.2個百分點。

新經濟成為發展新亮色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當前我國必須培育壯大新動能,加快發展新經濟。

今年一季度,我國戰略性新興産業增長10%,高技術産業增長9.2%,新能源汽車産量繼續保持80%以上的增速;新業態、新的服務方式層出不窮,新動能加快積聚,新經濟發展已成為轉型升級的一抹亮色。

經濟增長新舊動力能否成功轉換,決定著中國經濟的未來。而從地方交出的成績單看,新經濟正在加速為經濟發展積聚新動能。江蘇省統計局副局長劉興遠介紹説,江蘇省經濟發展動力變中出“新”,新産業、新模式、新業態、新産品、新服務增長“領跑”。

數據顯示,一季度,江蘇省高新技術産業産值同比增長6.5%,高於工業平均水平0.7個百分點,佔規上工業産值比重達40.3%。與“新經濟”密切相關的裝備製造業産值同比增長6.6%。高附加值、高技術含量的工業産品産量快速增長,如,工業機器人産量增長17.4%,新能源汽車産量增長3.1倍。此外,“互聯網+”催生的新興業態釋放出巨大能量,促進線上消費快速增長,全省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同比增長33%,高於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22.5個百分點,佔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比重達10.2%,成為增長最明顯的細分消費領域。

“重慶工業的轉型升級在不斷深化,新技術、新産品、新業態、新模式在工業經濟中的涌現,為重慶工業的發展積聚了新動能。”重慶市統計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張富民説。

數據顯示,一季度,重慶市高技術産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9.2%,比去年同期加快2.1個百分點,高於全市平均水平9.0個百分點,其增加值佔全市工業的比重由去年同期12.0%提高到13.8%,對全市工業增長的貢獻率達22.7%。

在廣東,隨著“互聯網+”和“中國製造2025”戰略實施的快速推進,工業化、信息化深度融合,戰略性新興産業和現代服務業不斷培育壯大,“三新”經濟實現持續較快發展。數據顯示,一季度,廣東省工業高端、先進産業發展快於全省平均水平,生産結構繼續優化。其中,代表高端先進製造的工業機器人1683套,增長32.3%。同時互聯網相關服務業保持活躍,現代服務業比重提升。

廣東省統計局有關負責人表示,目前“三新”經濟對廣東經濟增長的貢獻日益突出,也促進了生産、消費、進出口等經濟結構的調整優化。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張維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