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看得見山水,記得住鄉愁”
——海綿城市建設助水鄉池州涵養生態

2016-04-28 18:42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合肥4月28日電(記者 楊丁淼)作為全國首批“海綿城市”建設試點,一年來,安徽省池州市在摸清家底的基礎上,建立智庫團隊,堅持規劃引領和道法自然的原則,在道路、學校、濕地、城市黑臭水體等多種建設類型上均有突破,建設“表裏如一”的海綿城市成果初現。

海綿遇上水鄉 城市力求“表裏如一”

池州市位於長江之濱,境內有三大水系、十條河流,降水充沛,但傳統的城市建設模式致使硬化地面比例逐漸提高,降雨回補地下水的能力越來越弱,給池州市帶來內澇不斷、城市水體水質不穩定的難題。

與城市排水管網打了一輩子交道的陳華接任池州排水公司總經理後,要燒的“第一把火”,就是繪製一張特殊的“地圖”——池州市地下管網地理信息系統。

“建設海綿城市,首先要摸清家底”,陳華告訴記者,由於管線常年深埋地下,被腐蝕“跑冒滴漏”、雨污混流、管道塌陷的情況十分常見,甚至有的管道當年建設時就沒有對接上,因此,“雨季一來,城裏看海”成為民眾既熟悉又無奈的調侃。

發現問題的過程就是整改的過程。2015年汛期之前,池州市排水集團就累計清疏管網108公里,檢查井2688座,雨水口20022個,清出淤泥812立方米。在去年汛期雨量多於往年30%的情況下,池州市通過管網普查、清疏和修復工作,老城區未出現明顯積水點,局部內澇情況明顯好轉。

根據規劃和水環境現狀,池州統籌安排七大類、共55個重點工程項目,預計財政投入48億元,拉動社會資本投入超過200億元。

池州市住建委副主任余祖平表示,海綿城市試點建成後,不僅能讓池州“表裏如一”,城市污水處理廠處理後的水還將進入濕地系統二次凈化,回灌清溪河,做到循環利用,最終進入長江的水質將大大提升。

道法自然 留住山水鄉愁

為了增強海綿城市建設的科學性和前瞻性,池州市投入1600萬元招標成立了以北京建築大學雨水團隊為主體的智庫,負責整體諮詢規劃、施工巡查、竣工驗收和維護管理等方面。

項目負責人趙楊介紹,池州主要根據現有的地形、水位等條件,“凈、用、排”等多種類型在示範項目中均有體現,不搞大拆大建,真正留住山水鄉愁。

——“凈”化平天湖。冬去春來,池州市民早已習慣平天湖濕地百鳥和鳴、草木萋萋的宜人風光,然而近年來,平天湖也日益受到上遊農業面源污染和養殖污染的威脅。據介紹,池州市將在上遊和濕地附近種植水生態涵養林,用“水下森林”的方式降解和吸附水中污染物,達到凈化效果。

——雨水可回“用”。在池州一中記者了解到,此前校園內路面硬化,一下雨校園就變成了水塘。如今,道路、操場和停車場的路面全部換成了嶄新的透水混凝土。“未來80%的雨水會直接滲透至地下,其餘雨水進入蓄水池,經過土壤自然凈化,可以用來沖洗路面、灌溉校園苗木,雨水回用率將超過15%”,趙楊介紹。

——道路巧“排”水。據介紹,過去齊山大道的機動車油污、道路垃圾直接隨雨水排入南湖,已使南湖成為輕微黑臭水體。在改造工程現場,記者看到道路兩旁已換成間隔式路沿石,植草溝、溢流口和多個雨水花園已經建成。工程承建方上海錦水建設集團副總經理潘孝華告訴記者,改造後植草溝達到生物滯留和凈化效果,通過調整地形將雨水引流,遇到暴雨,道路和橋梁也設計成為排水通道,整個工程多采用自然改造的方法,避免了過多使用造價高昂的透水磚,項目建設成本與修建普通道路並無太大區別。

海綿城市重建設 更要重管護

池州市圍繞建成具有吸水、蓄水、凈水和釋水功能的城市海綿體的目標,截至4月底,包括道路、公園、學校、濕地、城市黑臭水體等多種海綿城市類型的設計工程總承包(EPC)項目均已開工,未來將採取EPC+PPP(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的模式統一維護運營。

對於目前各地海綿城市建設的熱潮,北京建築大學雨水團隊專家認為亟需走出兩大誤區:一是海綿城市不等於透水鋪裝,而是要因地制宜多采取自然手段,避免過度建設的技術誤區;二是重建設、輕管理,海綿城市建設效果是否可持續發揮,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後續管理維護,如河道及調蓄池的保潔清淤、低影響開發設施的定期清理,有的城市植草溝、調蓄池、種植屋面因為缺乏專業管理和維護,喪失了原有作用,造成人財物的浪費。

池州市委書記趙馨群表示,池州建設海綿城市絕不搞“運動式”的試點工程,未來,海綿城市的理念將融入池州山水城市、生態城市建設的戰略規劃中,落實到城市建設、管理的方方面面。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劉淼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