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讓大眾創業彰顯勞動者新的身份價值

2016-05-02 07:10 來源: 光明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在我國發展進入“新經濟”的關鍵階段談論“勞動者”,是十分必要的。經濟發展必然會有新舊動能迭代更替的過程,當傳統動能由強變弱時,需要新動能異軍突起,傳統動能切實轉型,形成新的“雙引擎”,才能推動經濟持續增長、躍上新臺階。在這場變革當中,勞動者的地位與價值,應該成為一個重點課題,得到新的研究、考量。

傳統意義上的“勞動者”,市場性不足,其身份地位常常是被動的:等待著一個單位、一個企業、一家公司規劃好工作崗位,按需就業。在社會變革的浪潮中,這樣的“勞動者”常常成為産業行業轉型的人力成本,甚至為此作出犧牲。從另一個方面來説,國家社會所面臨的就業壓力和民生兜底壓力過大,産業轉型升級和經濟發展的壓力因而持續增加。數據顯示,“十三五”時期就業任務依然艱巨,就業總量壓力持續存在,勞動力供給仍處於高位;結構性就業矛盾更加突出,一些領域“招工難、就業難”並存。

供給側改革的總體思路逐漸明晰之後,勞動力供給的模式也在發生順應時代社會要求的變化。國家出臺關於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和“互聯網+”集眾智匯眾力的一系列政策,正在發揮乘數效應。這其中,大眾創業,正在成為“勞動者”尋找新的定位、創造新的價值的有力抓手。

創業是更加積極的就業。調查數據表明,當前創業帶動就業的效益顯著。報告顯示,由於青年創業多處於初創期,10人以下規模佔到了80.7%,平均每個創業項目吸納就業約8.4人。從成立時間來看,總體上人員數量隨著創業時間的增加而增加,成立10年以上的項目平均帶動就業13.6人;從創業前身份來看,農村進城務工人員、留學歸國人員以及在職人員創業帶動就業數量較多;從註冊類型來看,企業和農業合作社帶動就業人數較多。方方面面的成績已經顯示出,“大眾創業”正在重新定義“勞動者”,為他們的幸福感和獲得感,拓展出更加靈活、更有生機,也更加積極主動的廣闊空間。

新産業、新業態下的勞動者,是“新經濟”堅實的基礎和有效的驅動。通過“大眾創業”,升級轉型後的人力資源將重新成為我國經濟的重要優勢,改革的紅利將通過新的勞動者們源源不斷地釋放,並最終普惠他們。這是勞動者融入社會、實現自身價值、共享經濟社會發展成果的基本條件,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本要求。

堅持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發展新經濟,培育新動能,一定能讓勞動者在建設創新型國家的偉大事業中,再次擔任主角。(本報評論員)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朱英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