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校長教授們連鼓四次掌,總理在北大講了啥

2016-05-02 12:01 來源: 北京大學新聞中心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編者按:2016年4月15日,李克強總理考察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在北京大學召開高等教育改革創新座談會。53所在京的部屬、市屬、民辦高校和有關部門負責人參加會議。李克強在會上作重要講話。


“東西文化、薈萃一堂”就是把人類文明成果為我所用

教育改革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戰略抉擇。大家都知道,這些年來我們一直強調教育優先,教育是我們國家發展的基礎,關係民族的未來。30多年前粉碎“四人幫”後,鄧小平同志復出後抓的第一件重要改革就是恢復高考,這實際上開了我們國家後來改革開放的先河。

正是由於這一戰略決策,我們培養出了大批人才,包括留學生。今天我在清華、北大的一些學院、實驗室和骨幹教師交流,他們大多都是國內本科畢業後去國外留學,帶回了很多國外的前沿知識、技術和理念。我在清華校史館看到清華的校歌,其中有一句話叫“東西文化、薈萃一堂”。“東西文化、薈萃一堂”就是把人類文明成果為我所用,結合中國國情加以吸收併發揚光大。

中國這30多年來改革開放之所以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有人説是“人口紅利”。的確中國人十分勤勞,但中國人同時又富有智慧。我們正在推進經濟轉型升級,這就需要“勤勞+智慧”,需要更多依靠各類人才。

中華文明幾千年生生不息,根本在於重視教育。大家都知道,我們歷史上許多聖賢,以孔子為代表都是教師。《論語》實際上是一部講學錄。老子也説過,善人者,不善人之師;不善人者,善人之資。有人解釋説,“師資”這兩個字就是從老子那兒來的。因為有了“重教”傳統,中華文明幾千年來才得以不斷發展,薪火相傳。

到了現代,“重教”仍然是我們的傳統。我去年去東北考察,在一個建築工地上看到一個農民工,50多歲了,穿著現在可能街上已經很難買到的解放鞋。我問他,你來這兒打工多久了?他説兩年了,但從來沒離開過這個工地,因為希望多加班、多掙錢。我問掙錢要幹什麼?他説,孩子考上了四川大學,要把錢攢起來供孩子上大學。我又問其他的農民工,很多人最主要的也是給孩子攢錢,盡力讓他們能夠接受較好的教育。

大家想想看,中國幾億農民工,很多人就是為了自己的孩子能夠接受良好的教育而外出打工。如果説這是“人口紅利”,那麼正是“重教”傳統,實際上推動形成了中國近幾十年高速發展的“人口紅利”。

大學不僅是推動國家發展的動力,也是推進社會進步的力量

現在我們把教育擺在優先地位,這是全社會的共識。在偏遠的鄉村,最好的房子應該都是村小學;我們普及了九年義務教育,高等教育每年培養700多萬大學畢業生,還有400多萬中專生。這些方方面面的人才,就是我們推進經濟轉型升級的最大動力和潛力。

必須清醒地看到,高水平教育是國家綜合競爭力的重要體現。世界經濟強國,無一不是教育強國。這些國家之所以能進入發達國家行列,都是因為有發達的教育作支撐。譬如美國,上世紀70年代高等教育普及率就已經超過50%;我們的周邊國家日本、韓國,上世紀90年代也超過了50%。我們的目標是希望在“十三五”末達到50%。中國要跨入發達國家行列,就必須從過度依靠自然資源轉向更多依靠智力資源。

大學不僅是推動國家發展的動力,也是推進社會進步的力量。我們要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就要通過發展教育,尤其是發展高等教育以適應世界經濟形勢迅猛的變化,適應新一輪科技革命、産業革命。中國經濟要持續保持中高速增長,躍上中高端水平,社會要不斷進步,都需要加快發展高等教育。

我們一方面會繼續擴大高等院校入學率,提高年輕人的受教育水平;另一方面,還要通過加大教育投入,提高教育質量。

提高貧困學生入學比例,這不僅是體現公平,更是促進公平

高等教育要為建設創新型國家提供強有力的支撐。創新是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不竭動力,當今世界各國的競爭,事實上是創新的競爭。中華民族是一個富有創新精神的民族,所謂“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現在我們要推進國家發展、經濟轉型、社會進步,同樣必須依靠創新。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明確提出要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怎樣才能實現創新驅動?我覺得根本力量就蘊藏在億萬人民群眾中間。

我們現在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就是要把億萬群眾的創造力激發出來,讓所有人都有上升通道。剛才北大、清華的同志彙報,他們落實國務院要求,逐步增加貧困家庭學生入校比例。如果每個人,不論貧富都有平等發展的機會,可以把自己的創造力充分發揮出來,大家想想看,13億人形成的力量將不可估量。

有哲人説,每個人都有與生俱來的高貴。這就是説,每個人都有他自己的特質和特點。所以我在《政府工作報告》中説,要提高貧困學生入學比例,這不僅是體現公平,更是促進公平,同時也能更多激發創新活力。

我記得我上大學的時候,吃完早飯就去圖書館搶座位。剛才去清華大學圖書館,學生們説現在還在搶。為什麼?因為學習的氛圍很重要。無論是來自富裕家庭還是貧困家庭,大家都能在一起競爭、碰撞,那就會激發創新。所以高等教育要為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提供強有力的支撐。這是責無旁貸的。


學校要辦出特色,要注重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能力

對學校來説,培養人是最根本的。要塑造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同時還要有精神追求,這些都與創新緊密相連。

我們在創新、尤其是原始創新方面還比較薄弱。所以剛才在北大數學科學學院,他們告訴我報考基礎數學的人在增多,我感到很高興,這是一個好現象。我們要逐步從引進消化吸收、集成創新,真正走向原始創新,這就要求基礎科學知識必須打牢。

人文學科方面也是如此。比如清華校訓“自強不息、厚德載物”,前面還有“天行健”、“地勢坤”,要全面去理解、去認識。中華文明當中有很多基礎的東西需要我們去汲取。我上午還看了“清華簡”,裏面記載了戰國時代的數字,比阿拉伯數字要早近千年,但是很可惜,我們沒能走向世界。

大家可能讀過威爾斯的《世界史綱》。他説,其實中國人很有發明能力,比如“四大發明”,但很多發明的理論成果沒有走向世界。所以通過基礎研究來培養創新能力非常重要。要注重培養學生創新、特別是原始創新意識,開展啟髮式、討論式、探究式教學,激發學生豐富的想象力。

另一方面,我們也應該注重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培育工匠精神,踐行知行合一。現在一部分國人喜歡購買國外消費品,當然我們需要給消費者更多選擇的權利,但我也希望他們最終能夠認可中國消費品。現在到了中國製造向“中國質造”發展的階段了,必須沉下心來,全力推動中國製造邁向中高端。

我們提倡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同樣學校也不能都是一個模式。我很讚賞大家剛才在發言中提到的,學校要辦出特色,要注重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能力。我們的部屬院校、地方院校,還有民辦學校都應當辦出特色。有人説多樣化是創新的動力。如果都是一個模式,那這個世界就失去了豐富多彩,也就很難激發真理的“越辯越明”。學生有開闊的視野,能夠掌握更多的知識,不斷碰撞思想火花,才能真正形成創新意識。

大學要重視一流學科建設,不一定都要建成綜合性大學

剛才幾位同志發言都講到了高等院校改革。高校要有自身改革的主動性,同時也需要改革的良好環境和條件。

國務院出臺了方案,推進“雙一流”、“雙一百”建設。當前要抓緊出臺促進一流學科建設的具體措施,在政策和資金上給予精準支持。我今天在清華、北大看了一些重點學科的科研成果,很受鼓舞。上世紀90年代我去哈佛大學參觀,他們雄心勃勃在攻克癌症難題。我今天在清華生命科學學院看到,他們選取的是阿爾茨海默病等大腦疾病,在神經退行性疾病研究領域取得了全球領先成果。還有北大的國家發展研究院和經濟學院、光華學院,也都有抱負向更高目標挺進。

我覺得,要從中國國情出發,大學要重視一流學科建設,不一定都要建成綜合性大學。所以我們下決心,教育部要拿具體計劃,支持100個世界一流學科建設,不僅提供資金支持,還有政策支持。今年的預算已經做完了,不行的話就從總理預備經費出。捨不得金彈子,打不了金鳳凰。我們支持一流學科建設,但你們一定要建成在世界上有競爭力的一流學科。


簡除繁苛,給學校更多辦學自主權

建設一流學科還應該實行動態管理機制,給予更多政策空間,這就要加快推進高等教育領域的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凡高校能夠依法自主管理的,相關行政審批權該下放的下放,要抓緊修改或廢止不合時宜的行政法規和政策文件,破除制約學校發展的不合理束縛。簡除繁苛,給學校更多辦學自主權。

現在條條框框太多了。我也在學校工作過,不過那時候管得好像更死,要蓋個房子,別説幾層樓了,廁所是幾個坑,都要有關部門審批。要好好捋一捋,各有關部門要把權力真正放下去。不讓各個學校有必要的辦學自主權,怎麼有條件佔領學術研究前沿陣地、建設一流大學?

今天我們就定下來,就是要放權。下一步要進一步細化,組織調研哪些領域還要放權。有關部門回去查一查,都有這樣管得太死的文件。大學要建一個重點實驗室,相關部門在打架,你説一層樓,他説二層樓,最後學校無所適從。還是要從國家利益出發。政府部門只負責方向性管理,可以採取抽查或第三方評估等方式,但一定要給學校必要的辦學自主權。

國家需要人才,但人才需要社會應有的尊重、地位和尊嚴

我們要充分調動廣大教育教學和科研人員的積極性。剛才大家在發言中談到學術和行政的“雙肩挑”,這本來是我們的一大特色,現在反而成了難題了。所以我們要出政策,純行政人員和“雙肩挑”人員不能一概而論,對教學科研人員不能視同行政人員管理。我多次説,政府要過緊日子,老百姓要過好日子。我們政府的工作人員擔任公職,就要有奉獻精神,但對教學科研人員,經費管理方面要出臺符合教育科研規律的政策。

北大數學學院純數學的研究經費,“人頭費”不到30%。這不合理。純數學用不了多少設備,主要靠大腦。這不是逼著他們不搞純數學,不安心坐“冷板凳”嗎?

所以我們正在協調,科研經費管理辦法要因學科不同而改革。我們大學的“人頭費”比例太低,這個必須要改,不然很難吸引一流人才,更難調動人才的積極性,激發創造活力。國家需要人才,但人才需要社會應有的尊重、地位和尊嚴。

還有教育部門的同志跟我介紹,説教授一定要有一個職務,只有處級、司局級才能享受某種待遇,否則就不行。這搞顛倒了!我上北大的時候,老教授住的是燕南園的兩層小樓,學校的主要負責人都住在朗潤園,是一般公寓。我們當然可以考慮教授怎麼分級別,但教授沒有行政頭銜就不能享受相關待遇,這是什麼規定?


李克強15日下午在北京大學數學科學學院考察時説,數學是自然科學的皇冠,是其他科學研究的主要工具。總理強調,基礎數學研究在我國是薄弱環節,對許多領域形成瓶頸制約,需要一批人靜下心來把“冷板凳”坐熱。北大一定要把基礎數學研究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積極提攜後進,為青年教師施展才華創造更大舞臺

我今天承諾,我們要出三個文件:一個是關於爭創一流學科建設的文件,一個是通過簡政放權給高校必要辦學自主權的文件,還有一個就是經費使用上更加合理調動教學科研人員積極性的文件。我們教學和科研人員也應該享受中關村股權期權激勵政策。

我今天到清華、北大兩所學校看了看,讓我高興的是,一些研究團隊平均年齡都在40歲以下。長江後浪推前浪啊!我們一定要有這個胸懷,積極提攜後進,為青年教師施展才華創造更大舞臺,幫助他們解決實際困難,形成青藍相繼、人才輩出的局面。

我們培養學生,學生又培養更年輕的學生,一代一代成長起來,我們教育強國的目標就一定能夠實現,中華民族、中華文明就一定能夠燦爛輝煌。

李克強3.jpg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陸茜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