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中國市場經濟地位問題應取“大勢”棄“短視”

2016-05-13 13:16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北京5月13日電(記者 樊宇 謝鵬 汪平)歐洲議會全體會議12日通過一項非立法性決議,反對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這一決議給歐盟最終承認中國這一經濟身份帶來變數。歐洲議會的態度反映了其對一個重要趨勢的短視。這種大勢就是,中國市場化改革的進展與成果已在全球範圍內獲得越來越廣泛的認同,中歐經貿共同利益的“蛋糕”也越做越大。

在國際貿易相關規則中,如果發起國認定被調查商品的出口國為市場經濟國家,在反傾銷調查時就要根據該産品在生産國的實際成本等進行相關價格計算;如果認定出口國為非市場經濟國家,則將引用替代國的成本數據等來計算所謂正常價格,進而確定傾銷幅度。

根據《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議定書》相關規定,世貿組織成員在對中國出口産品的反傾銷調查中使用替代國數據的做法應當於2016年12月11日終止。

而據中國商務部統計,迄今為止,全球已經有80多個經濟體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其中包括新西蘭、澳大利亞、瑞士等發達國家。更重要的是,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的方向在中國清晰明確,相關市場化改革快速向前,並獲得全球廣泛讚譽。

有國際觀察人士認為,歐盟一些行業人士反對給予中國市場經濟地位主要是貿易防禦心理作祟。他們擔心一旦給予承認,將有更多中國商品進入歐盟市場,威脅歐盟企業生存,影響就業。這樣的擔憂在遭遇困境的鋼鐵、陶瓷和紡織等行業尤甚。受影響的南歐等國負面情緒更強烈,而更具競爭力的英國、荷蘭和北歐各國等則支持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

分析人士指出,把中國當“替罪羊”站不住腳。以鋼鐵行業為例,歐盟的一些官員表示要遏制中國鋼材在歐盟的“傾銷”以保護該行業生存空間。然而,歐盟鋼鐵業衰落的真正原因是其生産成本過高,在全球範圍缺乏競爭力,在當前全球有效需求疲軟,産能過剩的背景下自然困難重重。

英國《經濟學人》週刊指出,來自中國的鋼鐵産品並未威脅到英國鋼鐵産業。《金融時報》相關文章則提到,歐洲應該認真思考是否要給予鋼鐵、陶瓷、紡織和自行車等脆弱産業特別保護的問題。

更重要的是,這些以短期和相對利益為訴求的反對者忽略了中歐經濟共同利益的“蛋糕”正越做越大。中國是歐盟第二大貿易夥伴,中歐之間的日貿易額超過10億歐元。而且,中國市場越來越成為歐盟眾多企業獲得利潤的重要來源。

數據表明,當前歐盟73起反傾銷案中的56起涉及中國産品,包括鋼鐵、機械、化工和陶瓷,影響到的相關就業崗位約25萬。而此前歐盟委員會的研究報告顯示,對華出口僅在2011年就為歐盟創造了約300萬個就業崗位。

歐盟觀察家網站日前刊登全球經濟和政策研究專家丹·施泰因博克文章説,“從歐盟角度來看,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所帶來的長遠好處比短期損失更有價值,”歐盟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將促進中歐關係長期良性發展,有利於歐洲吸引中國資本投資,同時中國經濟轉型也將為歐洲企業創造更多機遇。

《金融時報》援引來自荷蘭的歐洲議會議員瑪麗切·沙克在昨日投票後發出的警告:“如果進入法律程序,這是一個歐洲可能敗訴的案子,那或許意味著我們還要被迫拿出新對策”。該報援引分析人士的話説,歐盟委員會目前在給予中國市場經濟地位問題上的態度依然是積極的。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杜暢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