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濱海新區新舊動能轉換發展的前沿調查

2016-05-17 17:27 來源: 天津日報
字號: 默認 超大 | 打印 |

問渠那得清如許 為有源頭活水來
——濱海新區新舊動能轉換發展的前沿調查

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當過去發展所依靠的人口、土地資源“紅利”不再,何以驅動新一輪發展?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新舊動能”迭代更替,用新動能異軍突起和傳統動能轉型的“雙引擎”助推中國經濟闖過困難的關口,躍上希望的高原。濱海新區根據國家戰略部署和習近平總書記的要求,在新舊動能轉換發展方面先行先試,積累了豐富的經驗,為實現濱海新區“創新崛起”奠定了重要基礎。針對這一問題,天津日報社與中共天津市委黨校共同組成調研小組,近日對濱海新區進行了專項調研。

春潮涌動

新舊動能轉換發展調研案例

58同城天津總部:騰籠換鳥,舊廠房變身“創新工廠”。極簡的現代風格,耀眼的橙色外沿,辦公區幽默生動的塗鴉,拐角處驚現的躺椅“海灘”……在這裡,每天有2600多人一起工作,其中絕大多數是“90後”。走進58同城天津總部,生機與活力的氣息撲面而來,很難想象這裡曾是天津製造業的標誌性企業的舊址,如今已經成為互聯網領軍企業在天津的新家。

58同城成立於2005年12月,經過十年發展,58同城已成為中國最大的本地生活服務平臺。截至2016年第一季度,58同城在全國範圍內共設立27家分公司,並在465個城市建立網絡平臺。去年12月,58同城在濱海新區購買了位於第四大街的原三星廠房,經裝修改造後,將舊廠房改造成極具互聯網特色的新一代“創新工廠”,打造天津市互聯網領軍企業,助推天津市的産業升級轉型。

天津星通物聯物聯網應用技術研究院:多維創新,掌握核心技術是“硬道理”。核心技術,這個我國高端製造業領域讓國人“底氣”不足的字眼,在天津星通物聯物聯網應用技術研究院卻給人們帶來滿滿的自信。研究院打破傳統研發模式,從全世界找最好的項目和技術,吸引最優秀的人才,用中國的市場和資金進行整合,摸索出一條可行的創新之路。

研究院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在自主可控的前提下,原始自主創新、集成創新、引進吸收再創新相結合,快速掌握核心知識産權和關鍵技術,同時在商業模式和公司治理模式上創新,通過資本運作形成産業化能力。其中引進來再消化再發展的策略,極大地提高了關鍵技術研發進度,如通過與日本OYO合資成立由研究院控股的地質災害監測傳感器研發生産的天津澳優星通傳感技術有限公司。

目前星通物聯研究院具有自主可控的技術和産品有十多項,大多數已經通過産業投資。其中,今年下半年將進入新三板掛牌上市程序的天津星通天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預計今年的收入將超過3億元,明年預計超過10億元。

天津飛旋科技研發有限公司:用世界先進核心技術培育尖端産品,創新商業模式。沒有振動,沒有接觸,沒有摩擦,每分鐘36000轉,比最高3000轉的傳統高速電機要高出十倍,在飛旋科技公司,可以見到高速旋轉中的磁懸浮軸承看起來幾近靜止狀態,近距離感受世界領先的磁懸浮技術所帶來的突破。公司在商業模式和技術上不斷創新,以創新帶動企業全面發展,促進新舊動能轉換。

在商業模式的創新上,成立以飛旋科技為磁懸浮技術創新平臺,逐步形成以磁懸浮技術為核心的、全球領先的技術工程中心及産業園區。在技術創新上,堅持四大核心技術全面自建,公司目前自主擁有以磁懸浮軸承技術為核心,整合高速電機、高速變頻、流體機械共四大關鍵技術。

飛旋科技堅持以極大的耐心去培養匠造精神和進行産品優化,其中磁懸浮軸承的研究歷經8年方在技術上臻于完善。第一個産業化落地的項目—億昇(天津)科技有限公司的磁懸浮風機産品化之路整整兩年,上千萬的投入換來的是經得起考驗的優秀産品。

諾威爾(天津)能源裝備股份有限公司:用雲技術提升傳統裝備製造。打開電腦或者手機APP,即可隨時登錄平臺查詢設備各種運行狀態和進行可控管理,專業的數據監控和分析診斷也可以分分鐘實現。這就是諾威爾歷經兩年多研發、于2015年12月上線的“諾威爾遠程雲平臺智慧服務系統”,該系統是國內首套集遠程監控診斷系統和線下運維服務為一體的服務系統。互聯網新技術的融入使天然氣設備的遠程維護成為可能,也使原有天然氣輸配成套産品的智慧服務升級得以實現。

諾威爾公司2014年被認定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截至2015年底,公司已擁有國家專利24項。諾威爾公司將依託“諾雲系統”和分佈全國的服務驛站系統,提供“數據B2C+線下F2C服務”整合産品向全國燃氣用戶推廣,填補了國內天然氣裝備企業産品智慧物聯網管理的應用空白。

濱海新區中心商務區:新理念新業態成為跨越發展的“引擎”。短短幾年時間,原來的規劃藍圖已經走到了我們眼前,中心商務片區已由原來的鹽灘鹼地變成了今天的高樓林立、路網如織、翠綠掩映、車水馬龍的現代化城區,踏上這片土地,就能夠真切地感受到這裡的生機與熱情。近一年來,中心商務區大力發展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新産業,不斷調整産業結構,大力提升産業能級,在經濟發展、産業集聚、政府職能轉變、金融開放創新、“雙創特區”建設等方面形成了一批改革亮點,成為京津冀協同發展和我國北方地區擴大對外開放的重要平臺。

以經濟發展方面的數據為例,2015年中心商務區完成地區生産總值154億元,相較2014年翻了一番以上;今年一季度,地區生産總值預計實現57.98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01.6%。發展勢頭之迅猛令人驚嘆。“十三五”期間,中心商務區將由區域開發建設向功能集成提升階段轉型、由局部繁榮向全面成熟邁進。

蝶變新生

新舊動能轉換發展

路徑解析

“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在取得的成績背後,有著濱海新區人民創新創業、敢闖敢試的精氣神。

1.轉變發展理念 堅定不移推進改革

濱海新區堅持把認識和行動凝聚到創新發展上,形成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的共識。要求政府轉變職能,從研發管理向創新服務轉變,在政策制定、制度安排和資源配置中,把科技創新等作為最重要的戰略資源優先考慮。要求提高創新資源的集聚能力和使用效率,引導社會資源投入創新,形成財政資金、金融資本、社會資本多方投入的新格局。要求強化創新的法治保障,增強各類市場主體的創新動力,營造有利於創新發展的社會環境。要求各級各類社會組織和每個人用創新發展理念解決發展問題、挖掘發展潛力、培植發展優勢、開拓發展境界。

2.強化擔當精神 使敢於擔當成為自覺行動

發展新動能,就是要用新發展理念破除妨礙新動能孕育的體制機制障礙,為發展方式的變革提供強勁動力。這就需要強化“擔當精神”,保持蓬勃向上的朝氣。濱海新區緊密圍繞著使黨員幹部保持奮發進取的狀態,強化擔當擔責的意識,發揚幹事創業的精氣神,從想不想擔當、敢不敢擔當和會不會擔當三個維度解決了動力不足“不想為”、魄力不足“不敢為”以及能力不足“不會為”的問題。當然,信任不能代替監督,覺悟不能代替制度。濱海新區著眼于管長遠、求長效,抓緊建立健全了鼓勵擔當的容錯機制、邊界清晰的權責機制、導向鮮明的任用機制、多措並舉的監督機制、懲治不為的問責機制等,營造出想作為、敢作為、善作為的良好風尚,真正使敢想敢幹、敢闖敢試成為新區幹部的鮮明特質。

3.持續簡政放權 讓市場活力得以全面迸發

李克強總理強調指出,“既要把該放的權力放開放到位,又要把該管的事務管住管好”“削權是一場自我革命,各級政府必須拿出壯士斷腕的決心和勇氣”……這傳達出一個信號,就是要通過“簡政放權”,讓改革“紅利”充分釋放,讓市場活力全面迸發。濱海新區實施兩輪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構建了“行政區統領、功能區支撐、街鎮整合提升”的管理架構。在全國率先成立行政審批局,18個部門的216項審批職責全部劃轉,109枚審批用章永久封存,實現“一顆印章審批”。成立18個街鎮綜合執法大隊,設立兩級行政執法監督平臺,實現“一支隊伍管執法”。正是以“開弓沒有回頭箭”的決心、“不破樓蘭誓不還”的毅力,讓“看不見的手”更有效,讓“看得見的手”更有為,在加速建設“創時代”的背景下,為經濟發展引入“創動力”。

4.加大政策扶持 向新動能、新産業、新業態傾斜

由於新舊動能交替,整個經濟會不可避免地經歷陣痛,這就要求我們提升政策的“邊際效益”,讓政策向新動能、新産業、新業態傾斜。濱海新區按照“分類指導、區別對待”的原則,實行精準扶持的産業發展政策。在重大平臺建設、關鍵技術攻關、科技金融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每年投入財政資金15億元以上。在研發平臺建設、眾創空間和新型孵化器建設、科技領軍企業培育、並購股改上市、科技金融等方面制定相應支持政策,形成有效的支持科技小巨人升級發展的政策體系。在人才培養引進方面突出“高精尖缺”導向,優化就醫、入學、落戶、社保等方面的服務保障,實現了“一張綠卡管引才”。通過政策的精準扶持,使創新基因更加廣泛地融入新動能、新産業、新業態,以活躍的創新創造活動推動經濟提質增效升級,實現更高水平、更高效率、更可持續的發展。

魚躍龍門

新舊動能轉換發展

未來展望

“所當乘者勢也,不可失者時也”。濱海新區緊密圍繞中央大政方針和市委決策部署,以新理念引領發展、推動變革,到2017年,率先全面建成高質量小康社會;到2020年,基本實現國家賦予的功能定位,大步向國際化創新型宜居生態新城區邁進。

一方面,繼續加快培育新動能。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推進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建設,著力打造科技小巨人升級版。到2020年,科技型中小企業達到3.5萬家,科技小巨人企業達到1800家,高新技術企業達到2500家,形成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産業創新中心。同時,主動對接“中國製造2025”和“互聯網+”行動計劃,以戰略性新興産業和高端裝備製造業為主導,到2020年,先進製造業佔規模以上工業總産值比重達到70%,服務業增加值佔地區生産總值比重達到40%,推動新區製造業集群化、智慧化、服務化發展。

另一方面,改造提升傳統動能。堅持用改革的辦法,運用好市場倒逼機制,著力推動傳統産業注重技術創新、生産模式創新和管理創新,化解過剩産能、消化不合理庫存,創造新的有效供給,更好適應需求結構升級。加快補上農業、服務業、基礎設施、生態環境、社會事業等方面的短板,瞄準國際化水平,加快建設以中心商務區及其周邊為主的核心標誌區,成為展示新區形象的亮麗名片。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精彩的開局是勝利的關鍵。展望未來,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道路上,只要我們堅定發展信心,保持戰略定力,銳意推進改革,就一定能為實現“十三五”嶄新開局交出一份滿意的答卷。【調研組成員:黃文川、王偉華、楊鬱卉(天津日報社),徐中、張哲(中共天津市委黨校)】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周楠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