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從行業應用到大眾應用:北斗衛星導航引領智慧生活

2016-05-18 16:46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長沙5月18日電(楊春雪、鄧孟)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主任冉承其表示,中國已形成包括基礎産品、應用終端、運行服務等較為完整的北斗産業體系,正在從行業應用拓展到大眾應用,呈現快速發展局面。

18日至20日,第七屆中國衛星導航學術年會在長沙舉行,中國、美國、歐洲等國家和地區的2000多名衛星導航系統官員和國際知名專家學者就衛星導航領域最新進展和發展趨勢進行探討交流。

冉承其在會上介紹説,2015年國內衛星導航總産值達1900億元,其中北斗系統貢獻率約30%。與此同時,國産北斗芯片、模塊、天線等關鍵技術已取得全面突破,掌握衛星導航芯片核心技術自主知識産權。

作為中國重要的空間信息基礎設施,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已廣泛應用於交通運輸、海洋漁業、水文檢測、氣象預報、大地測量、救災減災等領域,産生了顯著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目前,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正逐步進入國際民航(ICAO)、國際海事(IMO)等國際組織,並已被國際海事組織接納認可為全球第三個衛星導航系統。

本屆年會主題為“感知,走向智慧”,意在告訴大眾衛星導航無時無刻不引導著人類的感知,使人們更精確、更智慧地利用時空信息。

隨著與雲計算、物聯網、移動互聯網和大數據等新興技術的融合發展,“北斗+”成為熱詞,隨之而來的北斗衛星手錶、智慧導航終端等産業新生態,不僅可以推動供給側結構改革,還使應用從傳統走向智慧。

“隨著芯片小型化、低功耗、低成本、射頻基帶一體化等技術的發展,‘北斗’正在走進千家萬戶,給人們帶來觸手可及的應用服務。”冉承其説。

隨著無人機配送、無人駕駛等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科學家預測,“時間和位置服務”將掀起繼互聯網後的又一次技術革命。與會專家認為,下一步“北斗”導航還應該和人工智慧技術結合,在智慧交通、智慧醫療、智慧城市等領域,發揮更重要作用。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姜晨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