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科技部副部長解讀《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

2016-05-21 07:15 來源: 人民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科技部副部長王志剛解讀《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
 堅持兩輪驅動 推動六大轉變

中共中央、國務院近日印發的《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以下簡稱《綱要》),在全社會引發廣泛關注。

5月20日,科技部黨組書記、副部長王志剛就大家關心的熱點問題進行了解讀。

創新發展是國際競爭的大勢所趨、民族復興的國運所繫、國家發展的形勢所迫

記者:《綱要》出臺的背景是什麼,重要意義何在?

王志剛:繼黨的十八大提出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之後,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必須把發展基點放在創新上,塑造更多依靠創新驅動、更多發揮先發優勢的引領型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要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動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全面創新,加快形成以創新為主要引領和支撐的經濟體系和發展模式。

創新驅動發展是立足全局、面向全球、聚焦關鍵、帶動整體的國家戰略,是黨中央綜合分析國內外大勢、立足我國發展全局作出的重大戰略抉擇,契合我國發展的歷史邏輯和現實邏輯。

從全球範圍看,創新發展是國際競爭的大勢所趨。當前世界範圍內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加速演進,我國只有切實增強危機意識和憂患意識,努力在創新發展上進行新部署、實現新突破,才能跟上世界發展大勢,把握髮展的主動權。

從歷史維度看,創新發展是民族復興的國運所繫。國家實力歸根到底是由創新能力決定的。我國只有真正用好科學技術這個最高意義上的革命力量和有力杠桿,走出一條從人才強、科技強到産業強、經濟強、國家強的發展路徑,才能順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就現實而言,創新發展是國家發展的形勢所迫。未來五年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定性階段,能否成功轉變發展方式、推進産業升級、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關鍵是看能否依靠創新打造發展新引擎、培育增長新動力,為我國創造一個新的更長的增長週期。創新驅動發展既是破解我國當前經濟發展深層次問題的必然要求,也是為長遠可持續發展打造新動力的根本之道。

根據中央部署,在國家科改領導小組統一組織下,科技部等20多個部門參加,起草形成了《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經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和中央政治局常委會審議通過。《綱要》是對中央關於創新驅動發展的系列部署和要求進行的頂層設計和系統謀劃,是落實創新發展理念的具體行動。《綱要》是新時期推進創新工作的綱領性文件,是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的基本遵循和行動指南,對於指導新時期我國經濟社會和科技事業發展都具有非常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綱要》強調要“堅持雙輪驅動、構建一個體系、推動六大轉變”,提出了8項發展任務、六大保障措施

記者:《綱要》對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作出了怎樣的總體部署?

王志剛:《綱要》明確了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總體部署,強調要“堅持雙輪驅動、構建一個體系、推動六大轉變”。

雙輪驅動就是科技創新和體制機制創新兩個輪子相互協調、持續發力。科技創新要明確支撐發展的方向和重點,加強科學探索和技術攻關,形成持續創新的系統能力。體制機制創新要統籌推進科技、經濟和政府治理等三方面改革,最大限度釋放創新活力。

一個體系就是建設國家創新體系。要建設各類創新主體協同互動、創新要素順暢流動高效配置的生態系統,形成創新驅動發展的實踐載體、制度安排和環境保障。明確企業、院所、高校、社會組織等各類創新主體功能定位,構建開放高效的創新網絡;改進創新治理,進一步明確政府和市場分工,構建統籌配置創新資源的機制;完善激勵創新的政策體系、保護創新的法律制度,構建鼓勵創新的社會環境,激發全社會創新活力。

六大轉變就是發展方式從以規模擴張為主導的粗放式增長向以質量效益為主導的可持續發展轉變;發展要素從傳統要素主導發展向創新要素主導發展轉變;産業分工從價值鏈中低端向價值鏈中高端轉變;創新能力從“跟蹤、並行、領跑”並存、“跟蹤”為主向“並行”“領跑”為主轉變;資源配置從以研發環節為主向産業鏈、創新鏈、資金鏈統籌配置轉變;創新群體從以科技人員的“小眾”為主向“小眾”與大眾創新創業互動轉變。這六大轉變是衡量我們是否轉入創新驅動軌道的重要標誌。

記者:《綱要》對創新驅動發展提出了哪些重要任務?

王志剛:《綱要》從發展任務和保障措施兩個方面,對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進行了具體部署。

在發展任務方面,《綱要》按照習近平總書記“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國民經濟主戰場”的要求,針對創新驅動發展的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從創新能力、人才隊伍、主體佈局、協同創新、全社會創新等方面提出了8個方面的任務,著力提升科技實力、經濟實力和綜合國力,加快走出一條以人才強、科技強促進産業強、經濟強、國力強的路子。

特別是針對經濟社會發展的現實需求和重大瓶頸制約問題,《綱要》提出要加快構建結構合理、先進管用、開放兼容、自主可控、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産業技術體系,以技術的群體性突破支撐引領新興産業集群發展,促進經濟轉型升級。具體地説,就是在信息、智慧製造、現代農業、現代能源、生態環保、海洋和空間、新型城鎮化、人口健康、現代服務業等9個重點領域進行了部署,同時提出要發展引領産業變革的顛覆性技術,不斷催生新産業、創造新就業。

在保障措施方面,《綱要》提出要圍繞建設高效率的國家創新體系,深化體制機制改革、營造良好創新生態環境,為戰略實施提供保障。具體從改革創新治理體系、增加創新投入、推進開放創新、完善評價制度、實施知識産權標準和品牌戰略、培育創新友好的社會環境等6個方面提出了保障措施。

創新驅動是新引擎,改革是點火係,“兩個輪子”必須同步運轉

記者:如何準確把握科技創新與全面創新之間的關係?

王志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關鍵,是大幅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抓好科技創新,增強源頭技術供給,是夯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根基、搶佔創新制高點的根本。在我國當前發展階段,無論是對傳統優勢的升級改造還是打造新的競爭優勢,都需要以堅實的科技創新為支撐和引領。

同時,必須把科技創新與全面深化改革的任務相銜接,但“創新”的牛鼻子是科技創新。《綱要》以科技創新為核心謀篇佈局,對相關制度調整完善提出了改革方向和要求,明確科技創新和制度創新要有機互動,以科技要素集成其他要素,走出一條創新發展新路。

記者:為什麼要堅持科技創新和體制機制創新“兩個輪子”同步發力?

王志剛:創新驅動是新引擎,改革是點火係,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必須堅持科技創新和體制機制創新“雙輪驅動”。

一是依靠創新驅動發展,把科技創新的“輪子”更好轉動起來。要緊緊圍繞“五位一體”建設及“四化同步”發展等重大需求,著力實施好體現國家戰略意志、事關未來發展全局的重大科技專項、重大科技項目和工程,使科技創新成果更多走進百姓生活,更好支撐國家全局發展。

二是實現創新發展必須要靠改革,把體制機制創新的“輪子”同步轉動起來,以體制機制改革激發創新活力。改革目標是構建國家創新體系,重點是打通科技創新和經濟社會發展之間的通道,關鍵是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係,根本是營造良好創新生態環境、激發人的積極性創造性。

我們必須抓住關鍵點、打好組合拳、形成工具箱,共同轉動改革創新“兩個輪子”,推動經濟發展動力加快轉換、經濟發展方式轉變行穩致遠。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雷麗娜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