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我國海洋科研機構前移“戰線”防控滸苔

2016-05-21 11:13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青島5月21日電(記者 張旭東)自2007年以來,黃海滸苔綠潮連續9年侵襲山東沿海,今年滸苔再次在黃海南部海域出現。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國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和中國海洋大學等在前期研究基礎上,今年將滸苔打撈區前置,以控制綠潮規模,目前已有多艘船舶在黃海南部作業。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所長孫松説,諸多證據表明,黃海綠潮早期主要來自蘇北淺灘海,這一認識鎖定了黃海大規模綠潮主要來源,明確蘇北淺灘是綠潮防控第一道防線。

另外,有研究表明,黃海滸苔在經過北緯34度左右後,由於水質變清、光合作用增強,現場生長率每天可達10%至37%。按照這一生長速率,30至40天后滸苔生物量可達數百至上千倍。因此,選擇適合區域進行早期漂浮滸苔的打撈,可顯著減少後期山東近海滸苔打撈投入。

孫松説,近年來,對黃海漂浮滸苔的監測手段快速發展,現場調查、衛星遙感和無人機觀測能夠提供實時或準實時的滸苔分佈數據;滸苔的現場打撈和處理技術也得到快速發展,這都為前置滸苔打撈區提供了保障。

目前,黃海綠潮應對行動已得到中國科學院A類先導專項“熱帶西太平洋海洋系統物質能量交換及其影響”和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國家實驗室鰲山科技創新計劃項目“近海生態災害發生機理與防控策略”支持,初步形成了黃海綠潮的應對行動計劃。

據介紹,2016年,這個行動計劃將重點實施蘇北淺灘區漂浮滸苔的前置打撈行動,並啟動相關研究和調查工作,包括確認蘇北淺灘海區綠潮優先控制區;結合現場調查和衛星遙感資料,明確漂浮綠潮分佈區;針對蘇北淺灘海區和滸苔主要漂移通道區,設置攔截斷面,實施漂浮滸苔的打撈回收和資源化利用,降低進入黃海海域的漂浮滸苔生物量;依據現場調查和衛星遙感數據,評估前置打撈行動對黃海綠潮規模的控製作用等。

目前,“科學三號”和“海狀元號”科考船,一艘滸苔專業處理船舶和一些江蘇漁船正在蘇北淺灘海區和北緯34度附近的綠潮漂浮通道區監測和打撈滸苔。今年山東沿海的滸苔打撈量與往年相比有望減少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雷麗娜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