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農業部等九部門聯合印發《貧困地區發展特色産業促進精準脫貧指導意見》

2016-05-27 09:02 來源: 農業部網站
字號: 默認 超大 | 打印 |

經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會議審定,近日農業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中國人民銀行、國家林業局、國家旅遊局、銀監會、保監會、國務院扶貧辦聯合印發《貧困地區發展特色産業促進精準脫貧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

《意見》指出,發展特色産業是提高貧困地區自我發展能力的根本舉措。産業扶貧涉及對象最廣、涵蓋面最大,易地搬遷脫貧、生態保護脫貧、發展教育脫貧都需要通過發展産業實現長期穩定就業增收。當前貧困地區特色産業發展總體水平不高,資源優勢尚未有效轉化為産業優勢、經濟優勢,成為農村貧困人口增收脫貧的瓶頸。做好産業扶貧工作是黨中央國務院賦予我們的光榮職責和神聖使命,對於貫徹落實中央扶貧開發工作的重大部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意見》強調,要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為引領,切實按照中央脫貧攻堅的戰略部署和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基本方略,緊緊圍繞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增收脫貧,發揮新型經營主體和龍頭企業帶動作用,整合財政涉農資金,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加快培育一批能帶動貧困戶長期穩定增收的特色優勢産業。要堅持聚力到戶、受益精準,因地制宜、産業精準,科學設計、項目精準,保護生態、綠色發展,幫貧脫貧、聯動聯考。力爭到2020年,貧困縣扶持建設一批貧困人口參與度高的特色産業基地,建成一批對貧困戶脫貧帶動能力強的特色産品加工、服務基地,初步形成特色産業體系;貧困鄉鎮、貧困村特色産業突出,特色産業增加值顯著提升;貧困戶掌握1-2項實用技術,自我發展能力明顯增強。

《意見》明確,重點從八個方面推進産業扶貧。一是科學確定特色産業。科學分析貧困縣資源稟賦、産業現狀、市場空間、環境容量、新型主體帶動能力和産業覆蓋面,選準適合自身發展的特色産業。二是促進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積極發展特色産品加工,拓展産業多種功能,大力發展休閒農業、鄉村旅遊和森林旅遊休閒康養,拓寬貧困戶就業增收渠道。三是發揮新型經營主體帶動作用。支持新型經營主體在貧困地區發展特色産業,與貧困戶建立穩定帶動關係,向貧困戶提供全産業鏈服務,提高産業增值能力和吸納貧困勞動力就業能力。四是完善利益聯結機制。鼓勵開展股份合作,農村承包土地經營權、農民住房財産權等可以折價入股,集體經濟組織成員享受集體收益分配權;有關財政資金在不改變用途的情況下,投入設施農業、養殖、光伏、水電、鄉村旅遊等項目形成的資産,具備條件的可折股量化給貧困村和貧困戶。五是增強産業支撐保障能力。大力發展電子商務,積極培育特色産品品牌。加快有關科研成果轉化應用,推進信息進村入戶。加強貧困地區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和農村實用人才帶頭人培養。六是加大産業扶貧投入力度。各級各類涉農專項資金可以向貧困地區特色産業傾斜的,要加大傾斜力度。使用財政專項扶貧資金髮展種養業的,扶貧部門應會同農業、林業等部門加強指導。財政專項扶貧資金進一步加大對産業精準扶貧的支持力度。七是創新金融扶持機制。鼓勵金融機構創新符合貧困地區特色産業發展特點的金融産品和服務方式,鼓勵地方積極創新金融扶貧模式。八是加大保險支持力度。積極發展特色産品保險,探索開展價格保險試點,鼓勵保險機構和貧困地區開展特色産品保險和扶貧小額貸款保證保險。

《意見》要求,要加強組織領導,中央和國家機關有關部門建立産業精準扶貧工作部門協調機制,各省(區、市)明確由農業、扶貧部門會同相關産業部門共同推動産業扶貧工作,縣級黨委和政府承擔主體責任。要組織規劃編制,組織編制省、縣兩級産業精準扶貧規劃,科學設計項目,明確帶動主體,確保貧困人口精準受益。要建立調度機制,建立建檔立卡貧困戶參與産業脫貧信息報送制度,動態跟蹤、及時更新産業扶貧信息,實現精準化管理與考核。要加強督查考核,建立産業扶貧縣域考核指標體系,開展聯合督查、行業督查、第三方評估,把産業精準扶貧工作督查結果作為對各地脫貧攻堅成效考核的重要內容。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黃林昊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