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黑龍江:農業合作經營托起中華大糧倉

2016-05-27 10:47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哈爾濱5月27日電(記者 王建 管建濤)10年前,黑龍江省孫吳縣沿江滿達鄉農民吳德顯借錢買了兩輛膠輪拖拉機,本想靠機耕掙錢,但“小四輪”動力不足,糧食産量低,收入還是上不去。

在發展現代化大農業的浪潮中,黑龍江省提出大力發展農機合作社。吳德顯踩著潮頭,在當地率先建起了樺林現代農機專業合作社。從最初的15戶村民、70萬元資産,發展為固定資産近億元,帶動402戶農民增收的領頭雁。

地處世界三大黑土帶之一的黑龍江省耕地面積2.39億畝,人均耕地面積為全國人均耕地面積的3倍多,域內松嫩平原、三江平原土地肥沃平坦,具備發展規模化經營得天獨厚的條件。

2008年以來,黑龍江省在深化農村改革實踐中,從耕地規模連片、土質肥沃、適於大農機作業的實際出發,探索發展“以土地入社為核心、以現代農機為載體、以生産合作為紐帶”的現代綜合經營性合作社模式,走出了一條市場經濟條件下農機化建設的新路子。

“農民帶地入社,去年入社農民每畝分紅708元,比當地非入社農民畝均增收400元以上。”黑龍江省克山縣仁發現代農業農機專業合作社理事長李鳳玉説,合作社的發展不但將農民從土地中解放出來,還實現了土地和勞動力資本的雙重收益。

克山縣農民張學福告訴記者,過去全家人一年種25畝地,忙乎下來一年收入還不到2萬元。加入仁發合作社後,年收入就達到7萬元。

據了解,黑龍江全省現代農機合作社總數達到1224家,總投入140.6億元,配備大型先進農機裝備5.2萬台(套),入社農民18.4萬戶,自主經營土地面積1160萬畝。

眼下正值插秧季節,綏化市永安鎮永興村大成福水稻農民專業合作社地塊裏,插秧機正來回穿梭,一派繁忙景象。合作社理事長賈洪濤説,今年種植水稻近3萬畝,而這些地,以前由村裏600多戶農民分散經營。

合作經營之後,經過平整地剷除田埂,化零為整,大成福水稻農民專業合作社僅剷除的田埂以及對地邊地角的充分利用就增加了100多畝耕地,增産10多萬斤糧食。

黑龍江省農業機械化管理局局長鄭聯邦説,合作社將分散農戶和零散土地組織起來發展合作化生産,加快推動了農業經營由小機械生産向大機械作業、小規模生産向大規模經營、粗放生産向集約經營轉變,提高了農業勞動生産率,確保了農業增産增收增效。

數據顯示,2015年黑龍江全省合作社糧食平均單産1156斤/畝,比全省糧食平均畝增産554斤;種植的糧食面積,佔全省糧食作物耕種面積的5.2%;糧食産量126.3億斤,佔全省糧食總産的10%。

據介紹,今年黑龍江省將繼續完善新型農業經營體系,加快建立省、市、縣三級農民合作社示範體系,力爭創建100個農機合作社規範社,5年內正常運營農民合作社規範化比例力爭達到80%以上。同時還將積極引導和鼓勵農民合作社與工商資本進行多領域、多方式合作,加大組建現代綜合經營性合作社力度。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于士航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