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內蒙古:加快建設區塊型社會治安防控體系

2016-05-27 16:21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呼和浩特5月27日電(記者 劉懿德、張麗娜)在地處祖國正北方的內蒙古自治區,公安機關近年來立足邊區、牧區、農區、林區、城區實際情況,加快建設區塊型社會治安防控體系,進一步消除了平安盲區,有效維護了民族團結和邊疆安寧,全區社會治安呈現良好態勢。

作為我國北方的安全屏障,內蒙古擁有總面積位居全國前列的邊境管理區和牧區,這些區域人煙稀少、交通不便,給社會治安防控工作帶來挑戰。

“圍繞區域多樣的特點,內蒙古堅持因地制宜、因情施策,逐步建立起了互相支撐的區塊型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內蒙古自治區副主席、公安廳廳長馬明説。

在總面積位居全國首位的36萬平方公里邊境管理區內,內蒙古全面推行軍警民“聯管、聯防”,打造了一批“蒙古包哨所”、“邊境堡壘戶”,建立了771個各類聯防群眾組織、配備聯防隊員4116人。

因地制宜的聯防固邊措施為內蒙古邊境地區構築起了一道銅墻鐵壁。2012年以來,內蒙古在邊境地區共排查可疑人員1636人、查獲涉嫌偷渡人員133人。

“30公里做鄰居,100公里串串門”,這是內蒙古大部分牧區的真實寫照。在這樣的地區,傳統報警系統在遇到警情時,轉接繁瑣、難以精準定位等弊端逐漸凸顯,導致公安邊防民警很難在最短時間內趕到事發地點。

針對這一問題,內蒙古研發推廣了“警牧通”系統。家住錫林郭勒盟東烏珠穆沁旗嘎達布其鎮的牧民斯日古楞是最早使用“警牧通”的牧民之一,他至今對首次使用這一終端的經歷記憶猶新。

2012年冬季的一天,正在放牧的斯日古楞發現一名陌生男子騎摩托車經過自家草場,而且這名男子身染血跡。見此情況,他立即按下隨身攜帶的“警牧通”報警按鈕。

僅5分鐘後,接警的公安邊防民警就調動聯防車成功將這名可疑人員控制。親眼目睹整個過程的斯日古楞驚訝地説:“真沒想到‘警牧通’這麼厲害!就像警察在身邊一樣。”

目前,“警牧通”系統經過多次升級改造,已經能夠通過牧民的手機客戶端實現一鍵報警、圖像傳輸、GPS定位等功能。

錫林郭勒盟副盟長、公安局局長王銳説:“目前全盟已有10多萬牧民安裝使用了‘警牧通’系統,下一步我們將加大推廣力度,搭建好牧區防控網絡。”

在牧區建設社會治安防控體系的過程中,除了保障平安,各級公安民警身上還肩負著維護民族團結的重任。

巴彥淖爾市烏拉特後旗的民警寶音德力格爾負責的轄區有1672平方公里之大。十幾年來,他騎著摩托車穿行在藍天白雲之下的轄區,服務牧民群眾、調處社會糾紛,實現轄區連續17年可防性案件“零發生”、矛盾糾紛“零上交”,被當地牧民親切地稱為“賽因察戈答”(蒙古語“好警察”)。

在內蒙古廣袤的牧區,正是一個個像寶音德力格爾這樣默默無聞的民警,用自己的汗水和辛勤澆灌著民族團結之花。

此外,內蒙古還針對農區、林區和城區的實際情況,推出多元化防控措施,不斷織密社會治安防控體系網絡。

2014年10月起,通遼市公安局在內蒙古首創“愛民擁警”警務共同體工作模式。這一模式將有限的警力資源與無限的社會資源相結合,通過互聯、互通、互動形成運作機制,打造工作共同體、命運共同體。

通遼市副市長、公安局局長邱成剛説,目前當地共創建警醫共建、警社共建、警校共建等警務共同體179個,不僅大大提高了警務工作的效率和質量,也有效保障了醫院、社區和校園的安全,實現了共贏。

內蒙古各級公安機關通過創新完善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大大提高了防控水平和能力。2012年以來,全區刑事案件、八類主要案件、多發性侵財案件、治安案件明顯減少,人民群眾的安全感和滿意度實現“雙提升”。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雷麗娜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