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大數據莫要“先污染後治理”

2016-05-28 09:47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貴陽5月28日電(記者 王新明)近日在貴陽舉行的“中國大數據産業峰會暨中國電子商務創新發展峰會”上,數據安全成為與會專家、企業家討論的焦點。大數據技術是一把“雙刃劍”,守住安全底線,才不會走“先污染後治理”的老路。

不知不覺中,人們每天使用數據,也在不斷“生産”著數據。看到大數據帶來的過去無法企及的商機、抓住稍縱即逝的窗口期,多地啟動大數據發展戰略。在民用、商用、政用中,大數據正成為經濟社會發展新動能。

然而,蓬勃發展中,“數據惹禍”的案件不斷,個人信息等數據成為一些企業交易、謀利的工具。大數據既能造福社會,又可能會被一些人用來損害社會公共利益。因此,既要低頭看路,還要眼望遠方,在發展中構建大數據安全體系。

解決大數據時代的安全問題,立法是根本,技術是支撐。一方面,要建立和完善數據流動與利用監管立法,讓數據採集、交易等進入“數據鐵籠”,讓利用數據“惹禍”者付出代價,保證數據不被濫用。另一方面,要打破“行業墻”“地區墻”“部門墻”,推動數據開放共享,提升政府效能,營造個性化的大數據創業、創新環境,推動技術進步,為數據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來自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的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達6.88億人。深處大數據時代的我們,必須堅守道德底線,不觸碰法律紅線,唯有如此,才能使每一位公民的信息安全權益得到保障。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姜晨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