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向建成創新型國家、躋身世界科技強國目標奮力前行——中國科協“九大”前專訪李靜海、謝和平院士

2016-05-28 12:29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北京5月28日電(記者 余曉潔、王曉潔、陽娜)中國科協將於本月30日迎來第九次全體代表大會。大會將結合新形勢對科協章程進行修改,審議出臺科協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並選舉産生新一屆領導機構。

中國科協副主席李靜海院士和中國科協八屆常委會常委謝和平院士會前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解讀當今世界科技和産業變革趨勢,中國科技發展的歷史方位以及科協組織在新形勢下的新使命。

把握歷史機遇  實現“彎道超車”

記者:當前,新一輪科技和産業變革正在孕育興起,如何看待我國在這次變革浪潮中的歷史方位?

謝和平:當今世界,新一輪科技和産業變革的步伐明顯加快,一些重要科學問題和關鍵核心技術逐步呈現出革命性突破的先兆,世界正處在新科技革命和産業革命的交匯點上。跨領域的集成創新逐步成為科學突破的重要途徑,特別是信息、生命、材料、製造等領域的融合匯聚成為強大動力。

這一趨勢的出現,為後來者創造了“彎道超車”的機會。事實上,這次科技和産業變革潮流恰與我國發展動力轉換和經濟轉型升級同頻共振,為我們開啟了一個重要的戰略窗口期。能否積極順應和有效駕馭這次潮流,乘勢而上,攸關國家興衰未來,決定著我國在未來世界新格局中的位置。

李靜海:黨和政府把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確立為國家重大戰略,把創新作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把人才資源作為支撐發展的第一資源,把科技創新擺在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在頂層設計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方面,中共中央、國務院日前印發了《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明確了新時期向創新型國家和世界科技創新強國目標邁進的時間表和路線圖。

花繁果盛正逢時。我們決不能與這次歷史發展機遇失之交臂,我國的科技創新完全有能力擔負起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作用。廣大科技工作者完全有能力擔負起支撐發展的第一資源作用,必將在國家發展、民族復興中作出歷史性貢獻。

應當清醒認識到,我國現代科學技術的高速發展時間不長,雖然硬環境和科技投入改善速度很快,但應對發展大勢的軟環境與科技強國尚有很大差距。科技界和社會在科學理念和價值觀方面還存在很多問題,導致科研活動、科研管理、科技評價和成果轉化中一些不適應這一變革的問題突出,需要引起高度關注。能否牢牢把握當前歷史性發展機遇,妥善解決這些問題或許更為關鍵。

創造學術生態 釋放創新活力

記者:科協組織在團結帶領科技工作者、服務國家創新發展中將擔負什麼樣的新任務?

李靜海:我國有8100萬科技工作者,這是我國創新發展的最寶貴資源和巨大潛力。把他們的創新創業熱情充分釋放出來,將匯聚成轉型升級的強大新動能。

“十三五”時期,科協組織將以“創新爭先行動”為工作主線,引導廣大科技工作者短板攻堅競突破、科技前沿競領跑、創業轉化競實效、普及服務競貢獻,聚焦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短板,匯聚起向科技強國邁進的磅薄力量。

在新的發展時期,科協將以為科技界創造良好的學術文化生態為宗旨,發揮推動新的科學和産業革命助推器的作用。8100萬的人才資源是科技創新的核心要素。充分釋放人才創新活力需要有力的組織協調和優良的學術環境,而這正是科協工作的著力點。

“三化”促“三型” 打造富活力科協

記者:中央關於科協系統深化改革的頂層設計已經出臺,如何理解科協組織的新使命和定位?

謝和平:今年3月,中央辦公廳印發《科協系統深化改革實施方案》,明確了科協組織服務科技工作者、服務創新驅動發展、服務公民科學素質提高、服務黨和政府科學決策的功能定位,以及以工作手段信息化、組織網絡體系化、治理方式現代化促進開放型、樞紐型、平臺型組織建設的發展方向。

開放型意味著科協組織要更加面向企業、科研機構、高校等創新主體,促進他們之間的協同創新;也要發揮民間科技交流合作的獨特優勢,吸引更多海外人才和創新資源參與國家發展。樞紐型意味著科協組織要在國家創新體系中擔負起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橋接各類創新要素,夯實學會工作主體,促進各級科協組織緊密互動,形成網絡化聯接。平臺型意味著科協組織要更加扁平化,在搭建高水平學術交流平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平臺、科技工作者成長成才平臺等方面發揮更大作用。

李靜海:改革主線體現了中央對科協組織的新要求,體現了科技工作者對科協組織的新期待。“九大”的召開,將進一步團結科技工作者積極響應習近平總書記號召,全面貫徹落實黨中央戰略部署,向建成創新型國家、躋身世界科技強國的目標奮力前行,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歷史進程中作出科技工作者應有的更大貢獻。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姜晨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