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中國,撬動世界留學版圖

2016-05-31 07:14 來源: 人民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教育部統計數據顯示,2015年有來自202個國家和地區的397635名各類外國留
學人員在我國31個省區市的811所高校、科研院所和其他教學機構中學習
中國,撬動世界留學版圖


圖①:來自美國的留學生在山東省聊城市中醫院學習中醫。人民視覺


圖②:一名來華參加短期漢語培訓的留學生在練習抖空竹。圖③:多國留學生積極參加傳統武術賽事。北京語言大學供圖

圖④: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留學生在上工程技術實踐課。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供圖

圖⑤:外國留學生在北京語言大學的選修課上練習書法。北京語言大學供圖

“如‘柒’而遇、‘零’聽記憶”,這個聽起來頗有網絡語言風格的表述(“柒”和“零”取“70年代”之意),是近日在北京大學舉行的一場文化沙龍的主題。沙龍的主人公包括巴勒斯坦前駐華大使穆斯塔法·薩法日尼、冰島駐華公使鮑德松、斯坦福大學商學院大中國區主任韓誠、CNN前北京分社社長吉米等,他們有個共同的身份——上世紀70年代北京大學留學生。

3小時的沙龍,他們暢談起多年前初來中國的美好記憶,講述他們因留學而與中國一生結緣的故事,交流作為中國留學政策發展進步見證者的諸多感受。

2010年我國教育部發佈《留學中國計劃》,提出“到2020年使我國成為亞洲最大的留學目的地國家”之後,外國學生來華留學工作取得了長足進步。隨著中國綜合國力的不斷提升和中國高等教育的長足發展,“留學,到中國去!”正逐漸成為世界各國越來越多學生的選擇。在中國,他們不僅收穫了豐富的知識,也經歷了精彩的人生。

規模穩步增長,結構不斷優化

藍斐歷,美國留學生,正在北京大學攻讀博士學位,畢業于美國以高質量本科教育聞名的卡爾頓學院。本科畢業後,他立志徒步走遍世界各地,在行走中用心體察不同國度的文明。確定了這個目標後,他以歐洲為起點,從法國到西班牙,再到拉美的巴西與阿根廷,藍斐歷走過了許多地方,腳步一直未曾停下,直到2013年來到中國,在遼寧師範大學進行了將近一年的中文學習後,藍斐歷沒有再次啟程,而是選擇了留下。他説,“小時候,我看著李小龍的功夫電影長大。上學後,進一步了解到中國的歷史源遠流長。來到中國後,我開始了解太極、茶藝、書法……我發覺這裡要學習的東西實在太多,用幾年時間都還不夠。”

樂濤來自瑞典,高中時,因為一次三個月的旅行,他愛上了中國這個“人熱情、飯好吃、環境好”的國家,於是來中國的北京語言大學學習了兩年中文。其間,他被瑞典一所很好的大學錄取。“回國在那個大學上了一段時間課後,我發現我更適應在中國的生活,又迫不及待地回來了。”

現在,樂濤已經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飛行器設計專業本科二年級的學生。“聽老師用中文講課,有一定難度,但在中國學習學有所值,我會克服困難。”樂濤有一位中國女友,給他生活和學習提供了很多鼓勵和支持,現在樂濤正計劃畢業後一起跟女友回雲南老家找工作。

隨著中國綜合國力不斷提升,文化輻射力日益增強,越來越多外國學生選擇到中國留學。

據教育部提供的數據,2015年來華留學生規模穩步增長,同時生源結構也不斷優化。各類外國留學人員比2014年增加20581人,增幅達到了5.46%。

另外,生源國覆蓋範圍穩定。2015年留學生生源國家和地區數為202個,與2014年的203個相比基本持平。前10位生源國依次為韓國、美國、泰國、印度、俄羅斯、巴基斯坦、日本、哈薩克斯坦、印度尼西亞和法國。其中,韓國、印度、巴基斯坦和哈薩克斯坦4國生源數均有增長。

尤為喜人的是,2015年來華留學生學歷生比例明顯增加,達到46.47%。研究生比例也從12.73%增加到13.47%,學生層次有較為明顯提高,結構不斷優化。

北京語言大學來華留學生招生辦公室主任周鑫介紹,隨著生源結構不斷優化,除了傳統的漢語外,體現中國特色的“漢語+專業”型課程大熱,經貿漢語、漢外翻譯、文學+經濟學等專業方向深受歡迎。

教育部國際司相關負責人介紹,“從為了學習語言來到中國,到為了學習專業來到中國,學歷生和研究生比例的增加,説明中國高等教育質量的顯著提升,逐漸為世界各國所廣泛認可。”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學生熱情高

塔吉克斯坦姑娘米娜2009年考入俄羅斯—塔吉克斯拉伕大學學習中文,大學四年中不斷往返中塔兩國,走遍了大半個中國。本科畢業後,她終於如願到中國留學。2014年,由於流利的中文和專業背景,米娜接受中國國家漢辦的邀請,擔任中塔孔子學院簽約儀式的翻譯。“我感到非常榮幸,因為我終於可以用所學為塔中兩國交流出一份力。未來,我希望能在孔子學院任教,成為塔中兩國文化傳播交流的使者。”

俄羅斯學生布拉特在中國學習了兩年漢語後,選擇在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專業就讀。隨著國際地位的上升,中國在協調處理國際關係方面的影響力越來越大,布拉特説:“能從中國角度了解與理解國際關係,這是我在華學習的一個很大優勢。”除了學習,熱心腸的布拉特還為來華留學生們做了不少好事。去年,他和幾位同樣來自俄羅斯的同學一起在北京創立了俄羅斯學生聯合會,提供各類信息並組織各種活動,幫助包括俄羅斯學生在內的各國留學生更快適應在中國的生活。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開展文化、教育交流的重要性和願望日益凸顯。在政策引導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留華學生數量增長明顯。2015年,印度、巴基斯坦和哈薩克斯坦來華留學生人數與上年度同比增長均超過10%。

2016年4月,中辦與國辦印發《關於做好新時期教育對外開放工作的若干意見》,其中強調實施“一帶一路”教育行動,促進沿線國家教育合作。同時擴大中國政府獎學金資助規模,設立“絲綢之路”中國政府獎學金,每年資助1萬名沿線國家新生來華學習或研修。

來自巴基斯坦的安納斯目前在北京大學攻讀機械工程博士學位。他説,中國在科學技術研究方面發展很快,在巴基斯坦,他周圍的很多家長都樂意把孩子送到中國讀書。“北大的課程安排非常好,各類設施也很完善,擁有和西方國家同樣的研究水平,還與世界頂尖機構合作,專業的英文授課也令人驚喜。”説到學校教學,安納斯讚不絕口。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國際學院留學生事務科科長蘇力介紹,包括該校在內的國內許多高校,國際化氛圍越來越濃厚,英文授課、雙語授課項目都在不斷增加。目前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留學生的國家分佈較均衡,本科生以亞非為主,研究生中來自歐洲的留學生已佔近20%,他預計“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生源數量將有很大增長空間。

培養國際學生是一種公共外交

為了吸引更多留學生來華,2015年,我國繼續以中國政府獎學金為抓手,做好招生和管理工作,推動招生模式改革,2015年中國政府獎學金生總數達到40600人,比2014年增加9.9%。同時,積極配合中美和中歐等人文交流機制工作,繼續執行好中美人文交流專項獎學金項目和中歐學分生專項獎學金項目。進一步鼓勵我高校和美歐高校建立和深化合作關係,吸引更多發達國家青年學生來華留學。

2015年,教育部等相關部門還有針對性地吸引和培養知華、友華的高層次人才資源和戰略力量。通過實施來華留學卓越獎學金項目,協助各國開展青年傑出人才資源建設,影響和塑造其各領域的潛在青年領軍人物。

與此同時,多所高校通過提高專業教學質量來吸引更多優秀學生來華學習。“華東師範大學有濃厚的人文教育氛圍和高質量的人文專業教育,吸引了許多優秀留學生修讀我們的人文專業”,華東師範大學國交中心主任黃美旭説。中國石油大學國際學院院長灤鳳池老師也介紹,中國石油大學的工程專業教育可以讓學生獲得良好的工作技能和專業素養,留學生回國後基本都能找到滿意的工作並獲得豐厚薪酬,這也是吸引留學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隨著流動規模不斷擴大,國際學生已成為一種日益重要的、特殊的戰略資源。各國在全球化發展進程中,對國際學生流動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主要發達國家和新興國家都在不同程度上把國際教育上升到國家發展戰略高度。” 教育部國際司相關負責人介紹,“一方面,因為求學特徵和在目的國停留時長,培養國際學生是一種深入的公共外交;另一方面,國際學生流動的格局和趨勢往往能體現各國教育核心競爭力的差距,而能否得天下英才而育之,且用之,更是國家綜合實力和全球影響力的集中體現。”

打造更具國際競爭力的留學教育

儘管來華留學人數有大幅提升,但目前我國留學逆差依然存在。教育部國際司相關負責人介紹,“在全球化視野下審視來華留學教育,我們還面臨諸多挑戰。與中國經濟開放和國際化程度相比,中國的國際學生無論從規模還是質量上,尤其是結構上,都需要再向前跨一大步。要使來華留學教育健康、有序發展,需要進行科學的規劃,不斷優化留學環境,保障教育質量,打造更具國際競爭力的留學教育。”

許多在高校長期從事留學生工作的老師也認為,當前,來華留學工作依然面臨諸多難題:首先是整體留學環境的建設,仍需不斷加強與教育發達國家的教育交流、學分互認、聯合培養等,同時把來華留學生納入社會的整體管理,如留學生的就業、實習等;其次是硬體保障,隨著來華留學生規模的逐漸增大,許多高校留學生的住宿、教室資源、娛樂空間、食堂等相對飽和;還有全英文教學能力不足的問題,各高校全英文授課項目仍相對較少,如何整合校內外師資隊伍,提升英語專業授課能力,仍需進一步探索。

記者從教育部了解到,新修訂的《學校招收和培養國際學生管理辦法》即將出臺,屆時,來華留學管理將更加科學規範。同時,教育部正在推進國際學生勤工助學和社會實踐法規的制定工作,使國際學生在華“打工合法化”。此外,有關部門正在研究適當放開國際學生在華畢業後的就業和實習市場,讓留學生學成後能來去自由,真正得到實惠。

此外,委託第三方組織,建立與世界接軌的質量保障制度工作也在推進中。“我們還將整合我國高校優質資源,集中力量建設數百門具備全球吸引力和專業競爭力的英語授課精品課程,通過與國際知名教育機構合作,達成學分認可協議,建立‘學分聯盟’,為留學生提供方便。同時不斷健全獎學金生經費保障機制,全面實現獎學金的貨幣化改革。” 教育部國際司相關負責人介紹,“下一步將從政府和高校兩個層面打造國際化的網絡平臺,為教育機構、國際學生以及社會公眾提供權威、時效性強的來華留學信息,力求通過充分利用現代科技信息技術手段,為高質量實現2020年留學生規模達50萬的目標提供支持與保障。”(趙婀娜 周 輖 楊宇瀟 萬蜓婷)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溫雅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