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防山洪 守水庫 築堤防——近期全國防汛工作綜述

2016-06-06 19:43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北京6月6日電(記者 林暉 周楠)兩個多月時間,17輪強降雨過程。在超強厄爾尼諾事件影響下,今年我國入汛早、降雨多,防汛形勢異常嚴峻。

防山洪、守水庫、築堤防——面對降雨“車輪戰”,我國各級防汛抗旱體系及時啟動、高效運轉,有關責任人堅守崗位、奮力迎戰,全力守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産安全。

防禦山洪災害鑄就“生命屏障”

5月19日至20日,廣西容縣黎村鎮榮豐村。短短20小時之內,當地降下了252.2毫米的雨量,達到特大暴雨級別,山洪説來就來。

20日上午10點,村支書黃顯禮的手機收到縣裏的山洪預警短信。他隨即拉響村裏的警報器,緊急通知村民轉移。待出門動員時,發現不少村民已經按防汛預案聚集到安置高地。“洪水來了,村民們知道要跑,而且知道往哪跑了!”

在這場“生死時速”競賽中,榮豐村全村百姓跑在了山洪前面,未發生一例傷亡。

近年來,山洪地質災害日益成為我國汛期“頭號殺手”。榮豐村百姓能夠得到預警提前轉移,正是得益於近年來實施的山洪災害防治縣級非工程措施項目建設。

2010年11月,我國正式啟動這一項目。至2012年,初步建立了覆蓋我國山洪災害防治區2058個縣的監測預警系統和群測群防體系。2013年又補充完善非工程措施,啟動了山洪災害調查評價和重點山洪溝防洪治理。目前,全國山洪災害防治項目累計投入279億元,成為我國水利建設史上投資最大的非工程項目。

覆蓋超過一半的陸地國土面積,影響人口1.5億,短短幾年內,這個“生命屏障”項目交出了令人欣慰的報告:山洪災害監測預警系統和群測群防體系已初步實現“預警及時、反應迅速、轉移快捷、避險有效”的目標,發揮了顯著防災減災效益。

嚴防死守確保水庫安全度汛

新一輪強降雨剛過,位於湖南省平江縣的李家垅水庫水位上漲。巡查人員抓緊雨停的日子,仔細排查每一處隱患。

這座運行了44年的水庫度汛任務並不輕鬆,下游有4個村莊約4000名居民。一旦出現險情,無異於懸在村民頭頂上的“定時炸彈”。“水庫度汛安全出不得差錯,容不得失誤,必須嚴防死守。”湖南省水利廳廳長詹曉安説。

我國有9.8萬多座水庫,其中90%以上建於上世紀50年代至70年代,普遍存在標準偏低、設施老化等問題,壩體滲水、壩身薄弱等現象嚴重,汛期出險、潰壩事故時有發生。

為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産安全,我國規劃實施了多批病險水庫除險加固項目。截至2015年年底,全國累計對6萬餘座水庫進行了除險加固,僅“十二五”期間就完成了5萬餘座小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任務。經過除險加固的水庫煥然一新,“身強體壯”,水庫安全狀況明顯改善。

重現生機活力的病險水庫,正從防汛抗洪的“心腹大患”變成“重型武器”。在應對今年17次強降雨過程中,除險加固後的水庫經科學調度,充分發揮了攔洪、削峰、錯峰作用。

加強治理築牢“水上長城”

進入6月,江西省傳來好消息:長江九江段崩岸治理全面完成,影響長江九江段安全度汛的8處3553米崩岸險情全部進行了拋石固岸處理。

江河堤防是守護美麗家園的“水上長城”。1998年以前,我國主要江河干流堤防並未全部達到設計標準,缺少控制性的水利工程,許多地方對大洪水可謂“束手無策”。經過多年的治理和建設,江河防洪工程體系已經面貌一新。

以長江為例,目前長江中下游幹堤均已達到防禦1954年實際洪水位標準,部分支流、洞庭湖、鄱陽湖區重點垸堤已加高加固,形成34000千米的堤防體系(其中乾流堤防3900千米),防洪能力有較大提高。

守護堤防安全,離不開水文監測預報。“十二五”期間,國家投入181.2億元用於水文基礎設施建設,尤其是建設了大量的雨量站、水位站,補足中小河流和城市防洪監測等薄弱環節,水文監測預報能力大大加強。

“目前,我們可以在20分鐘內收集全國9萬多處水文報汛站的實時信息,在兩個小時之內製作發佈全國170多條主要江河、2300多個河道及水庫湖泊的洪水預報。”水利部水文情報預報中心主任劉志雨説。

當前,全國大部分地區已經進入主汛期,防汛形勢更加嚴峻。據氣象水文部門預報,6月6日至9日,西南地區又將有一次移動性較強降水過程。各地必須嚴陣以待,立足最不利情況,做最充分準備,全力打贏防汛抗洪這場硬仗。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張興華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