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積極引導風險投資 推動科研創新

2016-06-07 07:18 來源: 光明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創新驅動與國家發展戰略】

在日前召開的全國科技創新大會、兩院院士大會、中國科協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在《為建設世界科技強國而奮鬥》講話中指出,要營造良好學術環境,弘揚學術道德和科研倫理,在全社會營造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的氛圍。

科學追求的是什麼?求異和創新,要找目前人們根本不了解的東西。這尋找的過程體現出科學研究靈感瞬間性、方式隨意性、路徑不確定性等特點,科學家對自己的研究具有全面且專業的了解,他們需要基於過去的研究和前人積累,對科學研究的方向做出接近正確的判斷。這時,就要讓科學家在科學研究方面有一定的自由支配權、決策權和調度權。這種能夠讓科研工作者自由發揮的環境,可以讓他們從容地去應對創新的“三性”,因而“三性”和“三權”之間具有非常明確的邏輯關係。

理順這種邏輯,既能體現出社會和國家對科學研究規律的尊重,更能激勵科學家的大膽創新。

因而,科技創新需要創新和寬容的環境。

創造讓科研人員自由發揮的環境,是激勵創新的首個要素。在這一方面,我國需要進一步夯實基礎,建設一系列科學設施和研究平臺,給科學家更多自由探索的空間和時間。如此,一定會迸發出原創的火花。浙江貝達公司研發的小分子靶向抗癌新藥鹽酸埃克替尼就是一個原創的很好案例,這種肺癌分子靶向藥獲得了國家科技進步獎,是我國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産權的創新成果。這個案例説明有了一定的平臺和基礎,我國是完全能研發創新藥物的。

寬鬆的環境還需要一個必不可少的元素,就是要形成寬容失敗的文化。任何事情都存在量變到質變的過程。科技創新是個尤為艱辛的過程,並不是誰想創新,誰就一定能成功的。在創新過程中,失敗不可避免。寬容失敗,不僅是指在科學層面上寬容失敗,而且在研發方面也要寬容失敗。有能夠寬容失敗的環境才會有利於創新。

目前,跨國界的人才流動相當普遍,全球化趨勢首先帶來經濟社會的一體化,在此驅動下,人才也變得國際化。科研創新既需要依賴經濟發展也需要依賴人才,我們要營造寬容失敗的環境,就要引導經濟和市場推動科研創新,而能夠容忍高風險、高潛在收益的風險投資應該是必不可少的關鍵因素之一。

正是因為其有風險,成功的概率不高,所以才叫風投。作為一個高風險、高收益的行業,風險投資人必鬚根據自己的眼光和見識,挑選他認為有前途和市場的人才和創新技術,盡最大的可能確保他的投入能獲得回報。

但目前來看,風投在我們的創新環境中還是一個短板,亟須在機制體制和觀念認識上加大引導,以彌補這個短板。另外,從科研人員的角度來説,大家也應該調整自己的研究方向,讓自己的研究能夠被風險投資人賞識,獲得資金並作出成果。體制機制的改變能夠給科學家自由探索和創新的平臺,而風投能在創新和成果轉化之間形成調節和促進良性循環的作用。如果把這二者整合到一起,配合各個領域的創新,一定能最終促進科研的創新。(作者高福 為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協常委、中國生物工程學會理事長。本文由光明日報記者 詹媛、通訊員 陳小南採訪整理)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劉楊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