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四川:三大責任主體聯動 積極構建欠薪治理體系

2016-06-07 14:05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成都6月7日電(記者 楊迪)大約10天前,在成都市高新區某樓盤工地打工的伍良彬收到了工資到賬的短信。在過去的近三年時間裏,每個月的工錢總會在月末時如期到賬,這讓伍良彬感到十分安心,工作起來更有幹勁。

據統計,在勞務輸出大省四川,每年約有2479萬農村勞動力像伍良彬一樣外出務工。這意味著,能否按時領取務工工資關係著當地上千萬個家庭的生計。近年來,四川省堅持運用權責統一的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在全國率先建成以部門、企業、地方三大責任為綱,以執法、監管、協調、應急、打擊等多種手段為目,以源頭治理為主的全程欠薪治理體系,實現綱舉目張,有力保障了農民工工資支付的總體穩定。

“建設施工領域是近些年農民工欠薪問題的‘重災區’。年年清、年年欠,説到底還是由於勞務分包制度造成支付主體多元、清欠責任不清,存在諸多體制機制矛盾。”四川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勞動監察處處長陳進告訴記者,構建欠薪治理體系,必須要抓住這個“牛鼻子”,突出源頭治理。

2012年,四川省下發《關於建立建設施工領域欠薪處理責任制的通知》,提出將欠薪處理責任落實到源頭,即落實到每一個建設施工項目主管部門。通過監管體制的創新,挂靠承包、違法發包分包、層層轉包、拖欠或追加工程款、計量計價或結算爭議等源頭性欠薪案件,以及工程經濟糾紛,均交由建設主管部門牽頭處理,增強了主管部門環節把關和源頭監管的主動性。據統計,2013年以來,四川省建設部門協調查辦移交源頭性欠薪案件1069起,為8.3萬名農民工追討工資5.6億元。

在此基礎上,四川省進一步提出通過市場決定機制治理欠薪。在2014年《關於促進建築業轉型升級加快發展的意見》中,四川省明確要求建立總承包企業或專業承包企業農民工工資直接支付責任制。

中建三局集團有限公司成都公司工會副主席孫明珍告訴記者,這項規定實施後,業主方在向總承包商付款時,須將農民工工資與工程材料款相分離;約佔工程總額15%的工資款直接進入工資支付專用賬戶,由勞務分包企業按照實名管理髮放措施予以支付。

“誰用工、誰負責”,“誰承包、誰負責”。通過落實企業主體責任,工資保證金制度、欠薪應急週轉金制度等一批預防機制逐步建立,總承包企業對勞務分包企業的直接管理責任更加明確。中國中鐵二局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資源部薪酬管理科科長李彬介紹,中鐵二局對勞務分包企業實施了準入制度,並在訂立合同時要求分包企業簽訂勞務報酬支付承諾書;在工程期內將日常監督與不定期走訪相結合,一旦發現勞務分包企業有惡意欠薪的情況,立即將其排除在準入名單之外。

同時,四川還進一步夯實地方屬地責任制,把欠薪問題解決在當地,並由屬地政府分管領導直接負責協調重大疑難案件。

雅安蘆山地震災區三年來實施災後重建項目2160個,目前完工率已超過95%。為確保災後重建順利推進,當地市、縣兩級全部組建以政府分管領導為總召集人的農民工工資支付監管保障工作聯席會議機制,採取“領導包案、責任到人”、“掛牌督辦、限期辦結”等辦法,三年來,累計解決拖欠的民工工資近4億元 ,連續三年實現元旦、春節前基本無拖欠的目標。

部門、企業、地方政府三大責任主體聯動,一套符合併引領農民工群體轉型和建築業發展的新型法律秩序逐步形成,同時,通過日常巡查、季度排查、專項檢查、聯動執法和欠薪犯罪打擊等一系列手段並舉,四川省積極構建欠薪治理體系,推動了欠薪治理可防可控、常態長效。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劉楊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