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外交部就第六輪中歐高級別戰略對話有關安排等答問

2016-06-08 18:49 來源: 外交部網站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應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兼歐盟委員會副主席莫蓋裏尼邀請,國務委員楊潔篪將於6月10日在布魯塞爾歐盟總部與莫蓋裏尼舉行第六輪中歐高級別戰略對話。

應外交部長王毅邀請,塞拉利昂共和國外交與國際合作部長薩穆拉·卡馬拉將於6月13日至16日對中國進行正式訪問。

問:今天上午,外交部發佈了關於堅持通過雙邊談判解決中菲南海爭議的聲明。中方發佈該聲明的主要考慮是什麼?

答:2013年,菲律賓單方面提起仲裁,關閉了與中國通過談判解決南海有關爭議的大門,導致中菲關係惡化。中菲曾就妥善處理海上爭議多次達成通過雙邊談判解決有關爭議的共識,但雙方從未就菲律賓訴求事項進行過任何雙邊談判。

菲律賓單方面提起南海仲裁,違背中菲之間達成並多次確認的通過雙邊談判解決有關爭議的共識,違反其在《南海各方行為宣言》中作出的承諾,是對《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爭端解決機制的濫用,不符合包括《公約》在內的國際法。

中菲雙邊談判的大門始終是敞開的。中方將繼續堅持在尊重歷史事實基礎上,根據國際法,通過雙邊談判解決與菲律賓在南海的有關爭議。中方敦促菲律賓立刻停止推進仲裁程序的錯誤舉動,回到通過雙邊談判解決中菲在南海有關爭議的正確道路上來。

問:美方今天指責中國在東海上空對美國軍機實行了“不安全”的攔截,你能否提供更多細節?

答:從有關報道看,美軍方又在蓄意炒作美軍機對華抵近偵察問題。我要指出的是,中國軍隊飛行員一貫依法依規進行操作,是負責的、專業的。有關問題的根源在於美方軍機頻繁抵近中國沿海實施偵察活動,嚴重威脅中國海空安全,中方有權對其採取防禦性舉措。我們要求美方停止抵近偵察活動,避免此類事件再次發生。

問:你能否介紹一下楊潔篪國務委員赴歐盟總部舉行中歐高級別戰略對話的有關安排?中方如何看待當前的歐洲和中歐關係?

答:中國是歐盟的全面戰略夥伴,中方高度關注歐洲形勢發展變化,始終從戰略高度和長遠角度支持歐洲應對內外挑戰的努力,希望歐盟團結、強大、繁榮,在國際事務中發揮重要作用。

當前,中歐關係發展正日趨成熟、深入,和平、增長、改革、文明四大夥伴關係建設全面推進。去年第17次中國歐盟領導人會晤決定對接雙方發展戰略,建設中歐共同投資基金、互聯互通平臺、數字化合作、便利人員往來、法律事務對話五大合作平臺,進一步豐富了中歐關係的內涵。今年,中歐將在北京舉行第18次中國歐盟領導人會晤。楊潔篪國務委員將在第六輪中歐高級別戰略對話期間,同莫蓋裏尼高級代表就會晤籌備有關工作預作政治準備,雙方還將就全球治理及國際地區熱點問題等進行交流,密切中歐在國際事務的溝通與協調。

問:有報道稱,一架從開羅飛往北京的飛機在烏茲別克斯坦迫降。你能否證實?能否提供機上中國乘客信息?

答:我們注意到有關消息,目前正在了解情況。

問:日本、美國和印度將自6月11日開始在沖繩以東海域實施聯合軍事演習。中方如何看待此次演習?

答:中方注意到有關報道,希望有關演習有利於地區和平、安全、穩定。

問:中方是否認為戰略與經濟對話是解決在華外企關切的有效途徑和合適模式?中方是否認真執行了中美對話達成的所有協議?

答:第八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和第七輪中美人文交流高層磋商已經成功結束。在本輪對話和磋商中,中美雙方達成了許多重要共識,我們已經宣佈。接下來,我們將切實落實這些共識,推動中美合作向新的水平發展。

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和中美人文交流高層磋商對於增進中美互信,推進務實合作和人文交流産生了重要和積極影響,其成果和成效有目共睹。舉例來説,中美貿易額逐年增長,中國已成為美國最大的貿易夥伴,美國是中國第二大貿易夥伴。近兩年中國企業在美投資超過了前11年的總和,美國大部分企業在華發展得也是不錯的。中美之間務實合作的發展離不開兩國政府就推進雙邊合作達成的機制性安排,中美就務實合作達成的重要共識在切切實實地發揮作用。中國發展起來,對於美國是重要機遇,美國的企業家不應錯失這樣一個機遇。當然,中國正在推進結構性改革,無論是中國企業還是美國企業,可能都面臨一些新挑戰,需要他們適應新形勢,作出積極的調整,在中國全面深化改革的進程中進一步施展身手。中國的發展將給美國企業帶來更多紅利。

問:國際原子能機構表示,朝鮮可能已經重啟寧邊核反應堆。中方對此有何回應?

答:中方一貫主張實現朝鮮半島無核化,堅持維護朝鮮半島和平穩定,堅持通過對話協商解決有關問題。我們希望有關各方共同努力,早日重啟六方會談,儘快將朝鮮半島核問題重新納入對話談判解決的軌道。

根據2016年端午節放假安排,外交部例行記者會將於6月9日(星期四)、10日(星期五)休會,13日(星期一)恢復。休會期間,外交部發言人辦公室仍將照常接受記者電話或傳真提問。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于士航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