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任憑拉美風雲起 中拉關係有定力

2016-06-15 13:35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北京6月15日電(記者 劉莉莉)近年來,拉美地區政治形勢發生深刻變化,秘魯剛剛結束總統選舉,巴西、委內瑞拉政局處於演變之中,動蕩的政局也給一些國家的經濟發展帶來影響……在這種情況下,中國與拉美友好關係的大局是否會發生改變?專家認為,儘管拉美政局出現變化,但中拉關係的基礎牢固,友好大局不會改變。

大局不變

進入新世紀以來,中國與拉美之間政治交往和經濟合作有所加強。據中國商務部統計,2015年中拉貿易額達到2365億美元,中國對拉美非金融類直接投資達到214億美元,中國已成為拉美第二大貿易夥伴和重要投資來源國。

專家認為,中拉關係進入歷史最好時期,雙方“趁熱打鐵”促進友好合作,有一定的歷史和現實原因,而本質上是互為機遇、互有需求的結果。

一方面,中拉在貿易和投資領域具有很強的互補性,這主要體現在資源稟賦和産業結構上。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拉美所副所長孫岩峰認為,拉美國家對原材料和農産品出口的依賴以及對基礎建設投資的需求較大。

另一方面,中國與拉美之間的交往是超越意識形態的平等交往,這是中拉關係的一大優勢。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記者帕特裏克·吉萊斯皮曾發表文章承認:“中國無意干涉別國政治,無意教導別國領導人應該如何治理國家。這與美國形成了鮮明對比,美國從很久以前就一直干涉拉美政治。”

近年來,拉美政局和經濟形勢發生重大變化。在全球經濟低迷、大宗商品價格下跌的背景下,拉美國家經濟放緩甚至衰退,這也使得中拉貿易出現瓶頸,拉美對華貿易摩擦增加;與此同時,拉美一些國家長期執政的黨派或下臺,或大幅調整內外政策,也給中拉未來的整體合作帶來不確定性。

然而,中拉友好關係的大局不可能發生大的變化。這種判斷的依據是:中拉相互需求的穩定性、可持續性和可預期性。中拉相互走近是務實外交的表現,而不是基於意識形態的相似性,因此中拉關係不會因為拉美政治左右易手而發生根本改變。

更加成熟

中國社會科學院拉美所副研究員郭存海認為,未來中長時期內中拉關係將更加成熟。經過十多年的高速發展後,中拉關係將進入一種相對緩和與穩定的階段。

未來一個時期內,經濟自由化、市場化和開放性將成為拉美國家發展的主旋律,新上臺的政府將致力於推動經濟多元化,調整經濟結構,努力避免過度依賴資源性産品。

郭存海認為,中拉關係更加成熟,這為中國帶來新的挑戰和機遇。相關各方有必要形成新共識,在實踐上更多地基於國際規則和市場規則行事,“這將是未來一個時期中拉關係的現實,也是維繫中拉關係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所在”。

目前,中國在調整自身經濟結構的同時,也在順應拉美國家的發展思路。孫岩峰認為,中拉産能合作,不僅順應拉美工業化思路,也在輸出中國的優勢産能,與拉美實現互利共贏。此外,基建領域的合作也是未來中拉關係很重要的突破口。

優勢互補

中國政府拉美事務特別代表殷恒民認為,當前世界經濟復蘇緩慢,拉美經濟下行壓力增大、挑戰增多,這意味著中拉未來合作應更具戰略性和長期性,增強經濟互補性,尋找新的合作動力。

他認為:“中國始終堅持將自身發展與廣大發展中國家的發展相結合,拉美也在努力推動自身經濟結構調整升級”。在此背景下,“未來雙方應以産能合作為突破口,推進務實合作的提質升級,實現更高水平的優勢互補”。

長期以來,拉美地區深受美國的影響。而隨著中拉關係越來越成熟,西方媒體幾乎不約而同地把中拉關係與美國同拉美的關係進行比較,少數媒體甚至稱,中拉關係的發展威脅到了美國在拉美的利益。

不可否認的是,雖然美國在拉美地區的經濟影響力依然強大,但近年來,中拉經濟關係發展迅速,中國現已成為巴西、智利和秘魯的最大貿易夥伴。

但中國與拉美發展關係,絕不是為了與美國在拉美展開競爭,而是為了中國與拉美國家的共同利益。

郭存海認為:“當前拉美政黨政治更加碎片化和趨於平衡,控制政府又控制國會的一黨獨大局面在未來很長一個時期內將很難再現。這就決定了,某一政黨或政黨聯盟不可能獨自壟斷權力,反映到對待中美的態度上,也就不太可能發生‘親中疏美’或‘疏中親美’的極端現象。”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劉楊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