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分享經濟迎來“機會窗口”

2016-06-16 08:07 來源: 經濟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分享經濟是指利用互聯網等現代信息技術整合、分享海量的分散化閒置資源,滿足多樣化需求的經濟活動總和。對於我國而言,發展分享經濟適應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的新要求,對實現創新驅動、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建設網絡強國等具有重要意義。從現實情況看,轉型發展的迫切需求、網民大國紅利、節儉的傳統文化以及企業的成功實踐,使分享經濟迎來了快速發展的“機會窗口”。

分享經濟潛力巨大

從發展現狀和演進態勢看,當前我國分享經濟發展呈現以下特點:

第一,産業初具規模,未來潛力巨大。當前國內分享經濟發展迅速,平臺企業快速成長。國家信息中心完成的《中國分享經濟發展報告2016》顯示,2015年中國分享經濟市場規模約為19560億元,主要集中在交通出行、房屋短租、金融、生活服務、知識技能、生産能力等6大領域。分享經濟領域參與提供服務者約5000萬人左右,約佔勞動人口總數的5.5%。保守估計,參與分享經濟活動總人數已經超過5億人。

預計未來5年分享經濟年均增長速度在40%左右,到2020年分享經濟規模佔GDP比重將達到10%以上。未來10年中國分享經濟領域有望出現5至10家巨無霸平臺型企業。

第二,分享領域迅速拓展,平臺數量持續上升。近年來,國內分享領域不斷拓展,從在線創意設計、營銷策劃到餐飲住宿、物流快遞、交通出行、生活服務等,分享經濟已經滲透到幾乎所有的領域。

平臺企業的數量也在不斷上升,一些領域在短短數年間就涌現出上百家分享型企業,並迅速形成一批初具規模、各具特色、有一定競爭力的代表性企業。如,在交通出行領域有滴滴出行等,在房屋住宿領域出現了小豬短租等,在眾包領域有豬八戒網等。

第三,交通出行發展較快,示範引領作用凸顯。作為“互聯網+交通”下的新業態,交通出行領域分享經濟的發展約起步于2010年,經過6年多時間的發展,平臺企業經歷了早期的創業熱潮、寡頭競爭、戰略整合等發展階段。當前市場競爭再次陷入膠著狀態,未來的競爭格局尚不明朗。

交通出行只是人們日常生活、生産的一個領域,未來分享經濟涉足的領域更廣、滲透程度更深,對傳統産業帶來的影響更大。由於平臺企業成長的相似性,作為分享經濟的“領頭羊”,使得交通領域的發展歷程、成長路徑、競爭戰略以及行業政策制定對我國分享經濟的發展都將起到一定的示範引領和風向標作用。

第四,本土企業創新崛起,積極開拓國際市場。網絡化的特質加上中國獨特的優勢,大大加快了分享經濟企業從模倣到創新、從跟隨到引領、從本土到全球的進程。

從商業模式或涉及的領域看,中國早期分享經濟平臺多數都是從模倣國外的平臺開始。但成功的分享經濟平臺並不簡單照搬照抄,而是在模倣的基礎上進行了本土化創新。此外,市場競爭壓力不斷加大也在倒逼企業走創新取勝的道路,有些創新已經走在了世界前列。還有一些企業開始憑藉成功的商業模式創新,積極拓展國際市場。

成長中的煩惱

所有新生事物都會遭遇“成長的煩惱”,分享經濟也不例外。對於我國而言,發展分享經濟也會遇到一些特殊的矛盾和問題。

一是分享實踐發展加快,監管體系亟待重構。當前佔主導地位的經濟社會管理制度是建立在工業經濟和工業化大生産基礎上的,強調層級管理、區域與條塊分割等管理方式,注重事前審批和準入。基於網絡的分享經濟具有典型的網絡化、跨區域、跨行業等特徵,快速發展的實踐使得許多制度變得越來越不適應。

當前許多新業態遊走在監管的灰色地帶,有些創新實踐則面臨不合理的制度要求等。分享經濟的發展對現有的政策、制度、法律等提出了新的挑戰。

二是創新引發利益調整,統籌協調難度加大。分享經濟發展大大降低了諸多行業的進入門檻,分享型企業擁有顯著的成本優勢、創造無限供給的能力、趨近於零的邊際成本,使傳統企業面臨巨大競爭壓力。在具有排他性的壟斷市場中,分享型企業的進入及其快速擴張的發展態勢衝擊著原有的商業邏輯和經濟秩序,不可避免地會遇到來自既得利益者的質疑和阻撓。

分享經濟可能引發深層次的社會分工與組織變革,涉及的領域之廣、人員之多前所未有,協調難度明顯加大。

三是産業發展尚不成熟,許多問題有待解決。分享經濟模式下産品與服務的供給方通常是大量不確定的個人或組織,尤其是當前諸多領域的分享經濟都處於探索階段和發展初期,其服務和産品的安全性、標準化、質量保障體系、用戶數據保護等方面仍存在不足和隱患。

多數企業並未找到有效的商業模式,同質化競爭普遍。多數領域的分享經濟模式無法納入正常監管體系,導致不公平競爭、稅收、勞資關係等許多問題沒有得到妥善解決。

四是觀念認識不到位,原有法規不適應。迄今為止,人們對於分享經濟的理解還只是實證分析和現象觀察,系統科學的理論研究還比較缺乏。

現有的很多法規也是在多年以前制定的,有很多細則已無法適應信息時代的實踐發展。這些法規既不能解決行業準入門檻、從業人員社保、稅收監管、信息安全以及信用體系建設等共性問題,也無法解決行業差異化帶來的具體問題,如在短租領域會遇到衛生、消防缺乏統一標準問題,在送餐行業會遇到服務標準化和員工培訓問題,在家政服務行業會遇到特殊的勞務關係及勞動保護問題等。

相關建議

分享經濟作為一種新的資源配置方式,對既有行業乃至整個社會秩序帶來的衝擊在所難免,其自身在發展過程中也必然會存在一些問題,需要認真對待並逐步解決。

一是以開放包容的姿態對待分享經濟。創新性的商業實踐通常都是領先於制度與法律進程,在這個過程中,不能強迫新生事物符合舊的制度框架,需要給創新留有試錯的空間。面對分享經濟發展帶來的挑戰,相關部門需要準確判斷和順應經濟社會發展大勢,通過制度層面的積極調整予以回應和因勢利導。同時,對於已經明顯阻礙分享經濟創新發展的政策和制度應積極主動地進行修改完善。

二是研究制定促進分享經濟發展的一攬子政策,為各行業領域分享經濟發展提供宏觀指導和政策支持。跳出傳統的行業垂直管理和屬地化管理思維,形成適應分享經濟發展的協同管理和服務合力。

三是探索建立社會協同治理的新型監管體系。分享經濟的全面發展既對政府治理創新産生了顯著的倒逼效應,也為構建多方參與的協同治理模式提供了經驗積累、技術與數據支撐。協同治理既是分享經濟發展的客觀要求,也是其必然結果,政府、企業、社會組織和用戶都將發揮重要且不可替代的作用。

四是加強分享經濟相關理論與政策研究。鼓勵和推進分享經濟理論研究,探索分享經濟發展的內在規律、趨勢及其經濟社會影響。調整和完善國民經濟統計、核算體系和方法,準確反映分享經濟對增長與就業的影響。研究解決當前分享經濟發展中面臨的政策不適應、信息安全保障、監管體系建設、法律法規及標準規範等問題,提前謀劃和佈局面向未來的制度改革與設計。跟進研究和借鑒歐美等先行國家的有益經驗。(國家信息中心 張新紅 高太山)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傅義洲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