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機器人産業,以創新摘取“皇冠”

2016-06-17 07:19 來源: 人民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在爆髮式的需求增長帶來廣闊藍海的同時,能否在創新發展上取得突破,決定了機器人産業的生命力和競爭力

傳統製造業轉型升級,“機器換人”如何實現?為克服大規模生産的弊端而提出的“柔性生産”,離我們有多遠?人工智慧與虛擬現實技術(VR),能否攜手?日前在浙江舉行的第三屆中國機器人峰會上,這樣的頭腦風暴隨處可見。而在會場醒目處,一個叫“王陽明”的人形機器人正氣定神閒地寫下四個字:知行合一,似乎寓意著人工智慧給出的解答。

100年前,連Robot(機器人)這個英文單詞都不存在,如今,機器人的身影遍佈眾多領域。家用掃地機器人不再新鮮,投送包裹的無人機正在涌現,連精度極高的外科軟組織手術,機器人也操作自如,且吻合效果超過了外科專家……當阿爾法圍棋最終戰勝“人類智慧”李世石,當佐治亞理工大學曝出機器人助教幕後答題五個月未被學生識破,有人在驚喜中惶惑:倘若人工智慧終結人類文明的“奇點”時刻來了,人類將在何處歇腳?

其實,跳出人與機器人角力的“遠慮”,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人與人的較量,即作為機器人産業的國際競爭,這也成為此次峰會上,與會專家學者熱議的焦點。這幾天,美的公司收購德國機器人製造商庫卡公司受阻引起關注,原因之一是德國及歐盟擔心這筆交易會讓“核心工業技術流入中國”。立足國內,機器人自動化儼然成了實現“中國製造2025”目標的重要棋子;而放眼世界,全球製造業格局正面臨重大調整。從德國的工業4.0到美國再工業化戰略,搶佔製造業制高點的競賽早已擂響戰鼓。智慧製造産業的“拳頭産品”,無論輸入還是輸出,都極具戰略意義。因此,美的公司的海外並購受挫,無非是工業4.0時代全球産業競爭白熱化的一個注腳。

智慧製造是製造業的未來。尤其是面對全球範圍不斷衰減的人口紅利,誰能以更低廉的價格生産高質量、高精度、高性能的機器人,誰就能同時擁抱技術制高點與部分廉價“勞動力”。正因此,我們召開機器人峰會,不僅需要回應全球競爭的鼓點,同時需要現實關注。2015年,全球每售出3台工業機器人,就有一台落戶中國,但根據2016年的《機器人産業發展白皮書》,目前國産機器人自主創新能力不強、産品偏向中低端的特徵依然明顯。在爆髮式的需求增長帶來廣闊藍海的同時,能否在創新發展上取得突破,決定了機器人産業的生命力和競爭力。今年4月,工信部等部委聯合發佈了《機器人産業發展規劃(2016—2020)》,勾勒出關鍵産品和關鍵零部件實現突破的主攻方向,這是在《中國製造2025》頂層設計下,機器人産業發展精準而務實的路徑。

在關於製造業復興的《製造繁榮》一書中,作者提出了“産業公地”的概念,認為集聚了科研能力、人力資本和政策優勢的製造業,是國家繁榮的基礎。今天,諸如寧波這樣的製造業重鎮,同樣面臨升級智慧裝備基地、構築“産業公地”的過程。提升機器人共性技術、推進創新基地的集聚效應,推動國家與地方機器人産業標準的整合,顯得尤為關鍵。畢竟,對於機器人産業這個匯聚了眾多頂尖技術的“製造業皇冠”而言,夯實産業基礎比“大幹快上”更重要,唯有護好了“基礎盤”,真正的智慧時代才會如約到來。

“抓科技創新,不能等待觀望,不可亦步亦趨,當有只爭朝夕的勁頭。”在全國科技創新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如此強調。立足新一次科技革命的堤岸,中國機器人産業必須緊緊扭住創新這個關鍵詞,在協同發展中揚帆出海,挺立於時代的浪潮之巔。(何鼎鼎)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周楠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