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陜西“三抓兩活”促發展穩增長綜述

2016-06-23 09:25 來源: 陜西日報
字號: 默認 超大 | 打印 |

步履鏗鏘突重圍
——陜西“三抓兩活”促發展穩增長綜述

絲路添新翼,朱雀起長安。上月,伴隨著陜西人自己的航空公司——長安航空的首航,陜西航空業呈現出逆風飛揚的景象:西安咸陽國際機場客運量增速在全國十大機場中躍居第二。

同時,宏觀經濟也保持了穩中有進的態勢:一季度,全省GDP增長7.6%,高於全國0.9個百分點;進出口增長7.39%,高於全國13.3個百分點。

今年以來,全球經濟的疲軟和國內新常態下經濟的持續放緩,讓陜西發展面臨新的嚴峻挑戰。但同時,陜西省緊抓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抓重大項目建設,抓産業開放升級,也給陜西經濟發展注入了新動能,市場活力和創新活力得到有效激發。

在“三期疊加”期,轉型之路佈滿荊棘,陜西的腳步卻步履堅實、鏗鏘有力。

改革供給側 培育新動能

今年以來,為了給經濟升溫,省委、省政府密集調研、冷靜觀察、深入研究,強調要下大決心通過改革、調整和創新,推動經濟轉型升級。

省委書記婁勤儉多次強調,要著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積極培育發展新動能,確保增長保持中高速、産業邁向中高端。省長胡和平多次在省政府常務會議上研究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議題。

破除以往路徑依賴,針對制約陜西發展的系列突出問題,陜西省圍繞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條主線,堅持多措並舉,增強供給有效性。

為化解過剩産能,省煤管局要求省屬及地方生産煤礦重新確定生産能力,凈減少生産能力4006萬噸。目前陜煤化集團已經計劃關閉退出煤礦18個,退出落後産能3000萬噸。此外,陜西省還將對煤炭、鋼鐵等過剩産能項目嚴把土地、環評等關口。通過倒逼,今年一季度,陜西焦炭産量下降8.7%,平板玻璃下降5%,鋼材下降52.2%。以鋼鐵為代表的加工業投資下降了23.8%。

果斷清理“僵屍企業”。省國資委要求各集團公司力爭用3年左右時間堅決淘汰“僵屍企業”、高污染企業、産能過剩領域無競爭力企業。

針對房地産去庫存,省政府日前出臺意見,明確提出省內各地棚改貨幣化安置比例不得低於50%,適度降低農民貸款買房利率,發揮住房公積金作用等多項政策。在多項利好政策的持續作用下,今年1至5月,西安市商品房銷售同比增長近三成,二手住宅交易同比漲幅高達66.66%。

與此同時,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也在持續發力:集中推出24個總投資約123億元的省級PPP示範項目,加大融資;前5月,全省通過在線平臺共申報項目3721個,在全國排第4位,制度性交易成本大大降低;下達中省財政扶貧項目資金24.92億元,為打好扶貧攻堅戰提供堅實保障……

日前,省政府第九次常務會議上,原則通過了陜西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實施意見,明確到2018年,全省鋼鐵、煤炭、水泥産能將分別控制在1000萬噸、6.5億噸、8400萬噸以內,商品房庫存規模較2015年減少13%左右。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按下的“快進鍵”,正推動全省經濟邁入新境界。

大項目“破繭”産業綻生機

3月底,西安地鐵六號線一期工程開工建設,為西安地鐵建設史上書寫了新的注腳。

地鐵三號線年底將通車試運營,四號線也將開始安裝裝修,五號線一期及一號線二期進入主體施工階段,六號線二期及臨潼線也將於下半年開工建設,全年計劃完成投資100億元,創歷史新高。

省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年陜西省通過加大重點項目督察力度,精簡前置審批事項,制定擴大有效投資考核獎懲辦法等措施,為重點項目建設提速。

今年1至4月,陜西省83個新開工項目已有金龍汽車西安客車生産基地、溫州(西安)紡織服裝産業園、渭南高新區新能源汽車電池生産線(一期)等52個項目開工建設,佔全部新開工項目的63%。預計6月底前還有約15個項目開工建設,開工率可達到80%左右。眾多新項目的“破繭”,撐起了陜西發展的脊梁,為追趕超越增添了後勁。

就在作為落後産能的平板玻璃被淘汰之時,一種新型玻璃卻成為眾星捧月的香餑餑。日前,彩虹集團液晶面板生産線在咸陽開工,該項目對壯大陜西省電子信息産業,加快形成新的經濟支柱,促進産業轉型升級具有重要意義。

以此為標誌,今年陜西省戰略性新興産業發展“風生水起”:前5月節能環保産業投資同比增長21.9%;新能源産業投資同比增長1.1倍;文化産業投資同比增長61.5%。與此同時,第三産業投資實現兩位數增長,高於全省投資增速。由此表明,陜西省産業結構正由重轉輕,高端化的特徵愈發明晰。

伴隨産業結構的嬗變與升級,對外開放的深度與廣度也進一步拓寬。2016絲博會暨第20屆西洽會上,來自我國東中西部地區、“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及地區10.5萬名客商參展參會,規模創歷屆之最。陜西省代表團共簽訂利用外資項目合同總投資額117.08億美元,簽訂國內聯合項目合同總投資額6810.53億元。

創新求突破 市場添活力

旬邑太村鎮畔子村的王會君憑著一本土地承包經營權證,以自家在縣城的商品房、老家的宅基地及房子作抵押,在縣信用社拿到了45萬元貸款。“這本土地證就相當於身份證,有了它,生産、經營、消費等經費短缺就不愁了。”

和王會君一樣,陜西省不少農民已嘗到了土地確權的甜頭。土地確權頒證,把農民財産權益變成可發展的資本,激活了農村發展活力。目前,陜西省已向186.7萬農戶頒發了土地經營權證書,基本完成了確權登記工作總量的80%以上。

不僅在農村,眼下,創新正逐漸成為新常態閃耀在三秦大地上。

在西安,數不勝數的新發明,攪和市場“一池春水”。因為不忍聽病中女兒的哭聲,在西安一家企業工作的米磊想要發明一種能夠讓護士清晰看到血管、找準扎針位置的設備。在中科院西安光機所等單位的協同研發支持下,數月後,被譽為“扎針神器”的“投影式紅外血管顯像儀”終於研發成功。一經投放,便佔領了國內八成以上的市場。

在榆林,依託高等院校,在蘭炭、金屬鎂、甲醇等領域共建成20多個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重點實驗室,5個産業技術創新聯盟,6個農業科技示範園區。今年4月,榆林蘭炭實現向馬來西亞出口,這也是榆林首次由本地企業自營直接出口國外。

在安康,紫陽縣借力“互聯網+”,通過“互聯網+農業”“互聯網+旅遊”“互聯網+扶貧”,用互聯網手段營銷紫陽,全網首個“富硒名縣”雛形初顯,外出務工人員也紛紛回鄉發展。

……

2016年即將過半,有了上半年穩中有進的良好基礎,我們有理由期待下半年陜西經濟更加精彩。(記者 陳艷)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溫雅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