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有色行業嚴控産能謀轉型

2016-06-24 07:20 來源: 經濟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落實産能等量或減量置換 深挖電解鋁消費潛力
有色行業嚴控産能謀轉型

近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營造良好市場環境促進有色金屬工業調結構促轉型增效益的指導意見》,就今後一個時期嚴控有色金屬新增産能、加快退出過剩産能、加強技術創新、擴大市場應用、推動有色金屬工業持續健康發展作出具體部署。

“對於整個有色金屬行業健康發展來説,《意見》的出臺具有重要指導作用,特別是嚴控新增産能,對有色金屬行業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副會長文獻軍在接受《經濟日報》記者採訪時説。

嚴控新增産能

有色金屬工業是重要的基礎原材料産業。近年來,我國有色金屬工業規模不斷擴大,産業結構不斷優化,質量水平不斷提高,國際化經營能力不斷增強,實現了較快發展。但與此同時,受國際國內經濟形勢變化影響,有色金屬市場需求低迷,有色金屬工業長期積累的結構性産能過剩、市場供求失衡等深層次矛盾和問題逐步顯現。

“嚴控新增産能是解決行業諸多問題的關鍵所在,要實現有色金屬工業調結構、促轉型、增效益,就必須嚴控新增産能,否則就會事倍功半。”文獻軍説。

“去年底,有色金屬價格出現斷崖式下跌並嚴重低於成本線,甚至全行業沒有一家企業賺錢。”中國工商銀行投資銀行研究中心分析師羅榮晉説,這也迫使各大冶煉企業不得不紛紛採取大幅度減産措施,以應對經營困難,其中電解鋁行業最為突出。為減少虧損,很多電解鋁企業果斷採取彈性生産措施自救,包括全部或部分停槽、減産,提前大修電解槽、延遲大修槽復産、提前淘汰低效産能等。

今年以來,鋁冶煉行業供需結構得到初步改善,上海期貨交易所鋁主力合約價格從2015年11月底的9620元/噸,穩步回升至今年4月底的13000元/噸左右。

“目前,40%的電解鋁産能是盈利的。可以説,現在電解鋁價格既能反映行業平均成本,也能反映市場供求關係,行業發展總體是健康平穩的。”文獻軍分析説,今年新建産能不多,但去年實行彈性生産、緩建緩投的企業將會有一定的産能釋放。不過,由於前期行業自身通過壓減存量産能、退出部分低效産能等措施有效調節了市場平衡,改善了經營環境,因此企業對於復産和新産能投放也會更加謹慎。

《意見》提出,要嚴控新增産能,確有必要的電解鋁新(改、擴)建項目,要嚴格落實産能等量或減量置換方案,並在網上公示。文獻軍告訴記者,嚴控新增産能並不是不允許新增産能,也不是不讓新建,而是一定要在等量或減量置換的前提下才能建。據統計,截至去年底,處於關停的電解鋁産能達427萬噸/年,其中200萬噸左右的産能是不具備競爭優勢的無效産能,換言之,這些企業很難再投入生産。文獻軍説,“等量或減量置換就是在這200萬噸無效産能的基礎上做文章。”

深挖消費潛力

值得關注的是,在嚴控新增産能的前提下,化解有色金屬産能過剩,推動有色金屬工業調結構、促轉型、增效益,還應深挖電解鋁消費潛力,擴大高端需求,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與鋼鐵、煤炭不同,有色金屬行業産能過剩屬於階段性過剩,其消費頂峰尚未到來。據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測算,“十三五”期間,鋁消費增速將維持在7%至8%;預計到“十三五”後期,我國鋁消費將達到4400萬噸/年的消費頂峰,仍有1000萬噸以上的消費增長空間。因此,繼續深挖消費領域空間,已經成為電解鋁行業化解産能過剩的不二之選。

《意見》強調,要優化有色金屬工業産業結構,加強技術創新,大力發展精深加工,進一步增加航空、汽車、建築、電子、包裝等領域有色金屬材料消費量,使電解鋁産能利用率保持在80%以上。

事實上,自2013年以來,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一直把擴大消費作為化解電解鋁産能過剩的根本途徑,並先後在交通工具“以鋁代鋼”、電力行業“以鋁節銅”、建築模板“以鋁節木”等方面做了大量推廣工作,為擴大鋁在交通、建築及電力等領域的應用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為增添鋁消費新增長點,協會力爭每年推廣一個鋁産品應用,給鋁行業擴大消費帶來了發展機遇。”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輕金屬部鋁業分會副處長莫欣達告訴記者,今年鋁消費的新增長點是全鋁電動公交車,目前已在深圳試點,計劃到2017年底,深圳公交車將全部替換成全鋁電動公交車。

有數據顯示,在剔除鋁材出口因素、未充分考慮庫存的情況下,2015年我國鋁消費量達2709萬噸,同比增長8.8%。其中,交通領域用鋁量超過550萬噸。

“只有通過技術創新,通過培育市場、引導消費,才能把新的消費增長點帶動起來。”文獻軍認為,新的消費增長點經過幾年培育正在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同時,受剛需拉動,房地産及汽車等鋁消費主要領域去庫存加速,行業初步呈現回升跡象,“現在最大的擔憂就是電解鋁價格回歸後一些地方會有新建、新投的苗頭,這就需要各級政府把《意見》精神落地,嚴控新增産能,為行業持續健康發展奠定基礎”。(記者 吉蕾蕾)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張維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