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創新,讓中國成為引領者

2016-06-27 07:21 來源: 光明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創新,讓中國成為引領者
——天津夏季達沃斯論壇關注創新與轉型

圖為夏季達沃斯論壇主會場一角。光明日報記者 李曾骙 攝/光明圖片

【聚焦夏季達沃斯】

6月26日,天津夏季達沃斯論壇如期而至。身著清雅漢服、具有社交意識的機器人美女佳佳、極具視覺衝擊力的VR虛擬現實體驗、超乎想象的意念操控設備……論壇主會場所在地天津梅江會展中心裏的這些充滿創意的新奇展品,讓觀者真切感受到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氣息。

創新,世界經濟的持久主題

本屆夏季達沃斯論壇,恰逢它進入中國的第10個年頭。來自全球9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近2100位嘉賓齊聚天津,圍繞“第四次工業革命——轉型的力量”這一主題,將就“重設體系:第四次工業革命將如何改變各行各業和生産體系”“重塑增長:中國‘十三五’發展規劃以及新興市場的新一代企業家如何推動全球和地區經濟增長”“反思創新:基礎研究、技術和商業模式的突破與創新如何深刻影響社會經濟體系”三個主題內容,舉行200多場內容和風格各異的會議。

從10年前初來中國,夏季達沃斯論壇始終關注著創新與技術革命對經濟增長的巨大貢獻。2013年的“創新:勢在必行”、2014年的“推動創新創造價值”、2015年的“描繪增長新藍圖”,達沃斯緊緊圍繞增長這一主線,並始終眼觀未來,關注創新。本次論壇的主題“第四次工業革命——轉型的力量”更是如此。

在達沃斯論壇創始人施瓦布及諸多與會精英看來,在中國唱響“第四次工業革命——轉型的力量”這一主題是再合適不過的。在國家發展層面,中國正在落實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把創新打造成為推進製造強國建設的核心力量。在全球經濟治理層面,中國作為今年的G20主席國,正聚焦世界經濟面臨的核心挑戰和突出問題,希望貢獻中國智慧,創新增長方式,挖掘增長潛力。

創新,中國的智慧和力量

世界對矢志創新的中國充滿興趣和敬意。

業界人士普遍預期,未來10年,中國研發支出佔國內生産總值的比例將超過美國。對此,《自然》雜誌主編坎貝爾在本屆論壇上指出,過去幾十年來,中國政府和社會都一直支持科技研究,這是有目共睹的,世界各地的科學家都對中國給予很高評價,中國對科學發現和科技發展的貢獻巨大。

神州大地掀起的“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熱潮也吸引了世界的目光。優步公司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卡拉尼克在本屆論壇上表示,從全球範圍來看,中國是優步公司業務增長最快的地方,中國政府對互聯網的開放與歡迎態度超過全世界任何一個國家。他相信未來5年內,中國會出現能與谷歌媲美的互聯網公司。

中國本土創業潮的親歷者、小米公司創始人雷軍,則對中國創業環境的巨變感慨有加。他在本屆論壇上説,相比20年前他早期創業時,中國目前的創業環境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包括一系列的政策扶持、社會輿論環境的引導、眾多孵化器對初創公司的培育、移動互聯網的普及等,不但給中國創業者塑造了優質的成長環境,更帶來了面向全球發展的機會。

正如今天出席論壇的國家發改委主任徐紹史對各國嘉賓所言,近年來,中國新技術、新産業、新業態、新模式蓬勃發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儘管還不足以替代傳統動能,但發展速度很快,這也是轉型的必由之路,勢必將繼續發展新經濟、培育新動能,通過政策支持、優化市場環境等手段,讓傳統産業與現代信息技術結合,使得中國經濟更加平穩強勁地運行。

事實上,中國企業創新能力的提升,也為全球經濟轉型升級貢獻了中國力量。不久前,《麻省理工學院科技評論》評選出全球50家最智慧科技公司,百度和華為兩家中國公司高居前十。

中國,第四次工業革命的引領者

本屆夏季達沃斯論壇提出的“第四次工業革命”主題,契合世界經濟發展趨勢和時代的關注。所謂第四次工業革命,是以智慧化、信息化為核心,以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量子通信等前沿技術為代表的新一輪産業革命。它的到來,必將為世界經濟發展注入前所未有的動力,徹底改變傳統的生産生活方式,重塑未來經濟格局。

普華永道全球和美國數據與分析主管合夥人狄飛龍認為,在數據利用意識上,中國企業和機構已經處於全球領先。根據他所參與執行的一項調查,在全球範圍內,接近40%的受訪機構主要依靠數據分析來做出戰略決策,而在中國,超過50%的受訪機構是這麼做的。從長遠來看,這將是中國企業的競爭力所在。

在達沃斯論壇創始人施瓦布看來,區別於第三次工業革命的是,第四次工業革命並不局限于數據技術的進步,而且是生物科學、材料科學等各種技術的空前快速發展,它不僅改變了人類的交流方式,更改變了整個人類社會。

在施瓦布及許多與會人士眼裏,中國已在無人機、太陽能、超級計算機等新興技術領域處於世界領先水平,“中國製造2025”與第四次工業革命息息相通。

中國將成為第四次工業革命的引領者——這是中國的願景,也是世界的期待。(記者 余曉葵 李曾骙 陳建強)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劉楊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