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南海仲裁案是貽害東盟的“毒藥”——七論南海仲裁案及南海問題

2016-07-05 16:40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北京7月5日電(記者 淩朔 林昊)菲律賓前總統阿基諾三世政府單方面提起南海仲裁案,用一種不守信約、違反法治、侵犯權利、謊話連篇、不負責任的方式,不僅嚴重損害了中菲關係、傷害了中菲人民之間的感情、破壞了國際法治和地區秩序,還把域外勢力引入本地區,使原本有平臺、有機制、有程序、有規則的南海問題解決思路變得複雜化、國際化、無序化和矛盾化。

菲律賓南海仲裁案和域外勢力介入地區事務的直接結果,不僅損害中國的利益,更拖累東盟陷入前所未有的被動境地。

危害之一,菲律賓南海仲裁案傷及東盟在一體化進程中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過去幾年,東盟一體化進程進展順利,以政治安全、經濟及社會文化為三大支柱的東盟共同體去年底正式成立,東盟也確立了在未來十年沿著合作與發展主軸邁進的思路,使東盟國家間培育出非常有利於共同發展的和諧主基調。

但菲律賓南海仲裁案的出現,特別是美國等域外勢力在東盟內部拉集團、搞分化,使東盟內部分歧突出、互信受損。近期,東盟幾次不同層級的碰頭會都因仲裁案問題爭議紛紛、不歡而散。就連一些非官方的專家學者會,東盟內也難有一致、互駁頻頻。原因是,東盟不同國家對南海問題的態度和立場存在較大差異,不同國家對於東盟某一成員提起仲裁的方式看法不一,不同國家對於域外勢力介入並左右東盟成員的行徑看法不一。

危害之二,菲律賓南海仲裁案傷及東盟既有的規則和程序。

從1967年成立東南亞國家聯盟,到2015年推動東盟共同體,政體、社會、宗教、文化差異極大的東盟成員國本著平等與合作的精神一路走過半個多世紀,在各種碰撞、激辯以及包容、吸收中建立起自己的規則與程序,形成強調平等和協商一致的“東盟方式”。建立在規則、程序和共識基礎上的成果,為東盟所接受和推廣。在南海問題解決方式上,“雙軌思路”就是由東盟國家提出、受到中方贊成並倡導的一種規則與程序的成果,它既是中國和東盟國家在《南海各方行為宣言》中達成的重要共識和作出的莊嚴承諾,也是當前妥善處理南海問題最現實有效的途徑。

但菲律賓南海仲裁案的出現,單方面撕毀了《宣言》,否定了“雙軌思路”,損害了“東盟方式”,這不僅是對東盟集體承諾的違背,更是對東盟協商成果的抹殺。不僅如此,近兩年來,個別國家與域外勢力一道炒作南海問題,使本該以政治安全、經貿合作與文化交融為主題的東亞合作領導人系列會議和外長會等重要場合成為南海問題的激辯所,東盟的議程任務和階段目標正在被攪亂。

危害之三,菲律賓南海仲裁案傷及東盟的區域安全。

早在2004年11月,第10屆東盟首腦會議就通過了《東盟安全共同體行動綱領》。此後,在歷次涉及的安全議題上,東盟各國領導人確立了以共同打擊恐怖主義、打擊海盜、維護馬六甲海峽安全等議題為核心的東南亞地區安全機制。過去十年,這一地區安全機制在處理東盟國家之間的邊界爭端、海上摩擦等問題上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但菲律賓南海仲裁案的出現,打破了原有的安全格局。一些域外勢力頻繁遊弋于南海附近區域,在給個別東盟國家帶來所謂“安全感”的同時,更多的是增添了其他一些東盟國家的“不安感”。特別是美國向南海派出航母巡航,日本向菲律賓等國提供巡邏船隻,更加引起其他東盟國家關於“軍備競賽”的遐想。域外國家為了自身利益將南海攪渾,而域內國家最終要承擔一切後果與損失。不用回首很遠的歷史,今天的阿富汗、伊拉克、利比亞,無一例外地落入某些域外大國千篇一律的干預陷阱:藉口介入、激化局勢、製造危機、從中牟利,最終抽身泥潭,留下一個貽害地區的爛攤子。

基於“雙軌思路”,東盟國家是維護南海和平與穩定的重要參與者。長期以來,東盟國家都主張通過和平協商、促進合作的原則指導南海問題的解決。即便是在今年年初美國以高規格、破天荒的姿態邀請東盟國家領導人赴美召開特別峰會的場合,東盟國家也在美國-東盟聯合聲明中堅定地作出了讓美國不很開心、不很如願的表述:“堅持和平解決爭端的立場,反對訴諸威脅和武力,堅持維護地區和平、安全與穩定。”

大多數東盟國家深悉,菲律賓南海仲裁案已經並仍在給東盟製造不安與不穩。大多數東盟國家也深悉,域外勢力的介入動機不良、包藏禍心。

馬來西亞海事研究院總監陳勇清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説,域外勢力大張旗鼓在南海搞“自由航行”的意圖不會奏效,卻會激化局勢。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拉惹勒南國際研究院高級研究學者胡逸山則一語道破:協商談判才是解決南海問題的最優方式。

東盟曾經通過內部談判,解決了許多成員國之間的劃界問題,這證明,對話協商才是正道;東盟內部仍有不少主權糾紛懸而未決,但這絲毫沒有影響東盟的整體發展與合作,這説明,擱置爭議、共同開發的智慧並不過時。單方面的強制仲裁非但不是解決爭端的“靈丹”,而且,一旦被人利用,只會成為貽害地區的“毒藥”。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杜暢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