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拓展國際經貿 反對貿易保護商務部“答疑”經濟熱點

2016-07-06 07:08 來源: 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商務部5日上午召開的新聞發佈會,吸引了眾多中外媒體的關注:商務部未來5年如何規劃、英國“脫歐”對華是好是壞、中日韓自貿區談判進展怎樣……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沈丹陽就以上熱點問題,一一作出了解答。

商務發展明確14項指標

根據國務院統一部署,商務部組織編制的《商務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最近已經印發實施。《綱要》共12章44節。

沈丹陽指出,《綱要》主要呈現五大新亮點:一是新發展理念貫穿《綱要》各領域、全過程;二是緊緊圍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宏偉目標提出“十三五”商務發展目標;三是著眼于推進商務領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出了九大任務和三大新戰略;四是提出了一批重大工程、重大項目和重大政策;五是提出了實施《綱要》政策時要突出的“三個更加注重”。

《綱要》明確提出了內貿流通、對外貿易、利用外資和對外投資等4個方面14項具體指標。到2020年,內貿流通現代化水平顯著提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接近48萬億元,年均增長10%左右;高層次開放型經濟體系基本形成,貿易結構進一步改善,服務貿易超過1萬億美元;利用外資規模不低於“十二五”時期水平,質量和效益提升;對外投資5年累計達到7200億美元,産業結構進一步優化。

同時強調,到2020年,國際經濟合作競爭新優勢明顯增強,商務發展從要素驅動加快轉向創新驅動;國際經貿關係全方位拓展,更加積極主動參與全球經濟治理,提出更多中國方案,議題設置和成果規劃等方面的能力明顯增強,影響力和話語權顯著提升。

中歐經貿前景向好

近來,英國“脫歐”公投在全球市場引起軒然大波。在這樣的國際大環境下,中國與英國、中國與歐洲經貿合作會有怎樣的發展前景?

沈丹陽指出,我們對中歐經貿關係前景仍然充滿信心,願意與歐方和英方一道,深化各領域合作,實現中歐經貿合作機制平穩過渡和發展,不斷豐富中歐全面戰略夥伴關係內涵。我們將密切關注英國“脫歐”公投後局勢的發展和相關影響。

在談及我國企業對外投資會否受英國“脫歐”等國際因素影響時,沈丹陽表示,短期來看,英國“脫歐”等一些因素確實導致國際金融市場最近動蕩加劇,我國企業面臨的外部環境不確定性增大,給企業對外投資帶來一定影響,但我們認為這種直接衝擊是有限的。從中長期看,我們認為這種影響不大可能持續很久,國際投資環境會日趨明朗,新的投資商機很多,總的來説對我國企業對外投資合作還是機遇更多一些。

自貿區談判再進一步

對於最新一輪中日韓自貿區談判,沈丹陽説,在6月27日-28日舉行的第10輪談判首席談判代表會議上,三方就協定範圍領域達成一致,將金融服務、電信、自然人移動等5個議題升級為分工作組,並決定自下一輪談判起,就重要服務部門的市場準入壁壘情況進行信息交流。

據悉,中日韓自貿區談判自2012年11月啟動以來,已進行了10輪,三方一直在穩步推進談判,就貨物貿易、服務貿易、投資和協定範圍領域等重要問題進行了充分探討。

加快達成中日韓自貿協定符合三國利益。沈丹陽表示,中日韓同為全球重要經濟體,中方為日方和韓方的第一大貿易夥伴,日、韓分別為中方的第二、第三大貿易夥伴,如三方能儘早達成自貿協定,不僅將推動三方貿易增長,還將為三方帶來巨大的投資機會和經濟利益。

“越是艱難的時候越需要鄰里之間互相幫助。”韓國貿易協會北京代表處代表沈允燮説,韓中日三國合作空間非常大,韓中自貿協定已于去年生效,不少企業從中受益,希望能加快韓中日自貿區建設。

貿易保護損人不利己

長期以來,我國都是貿易救濟調查的最大目標國。沈丹陽指出,自1995年世界貿易組織成立至目前,共有48個成員對我國發起各類貿易救濟調查案件共1149起,佔案件總數的32%。我國已連續21年成為全球遭遇反傾銷調查最多的國家,連續10年成為全球遭遇反補貼調查最多的國家。

世界貿易組織(WTO)、歐委會6月份均發佈報告指出,近一段時期以來,貿易保護主義正在抬頭,包括一些G20成員在內的發達國家尤為嚴重,有1/3的貿易救濟措施直接針對中國。

“我們一直對貿易限制措施的不斷增加感到擔憂,事實證明,這一令人擔憂的趨勢正在繼續。當前,我們不應該關上貿易的‘大門’,恰恰相反,我們需要讓貿易進行下去。”WTO總幹事羅伯托·阿澤維多説。

商務部強調,中方一直認為,貿易保護主義加劇了貿易摩擦,惡化了國際貿易環境。對某些成員違反世貿規則、濫用貿易限制措施的做法,中國將通過交涉磋商,敦促其糾正錯誤做法,必要時訴諸世貿組織爭端解決機制以維護我合法權益。(記者 邱海峰)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傅義洲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