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四川推出首批20個PPP示範項目 總投資176.95億

2016-07-06 09:41 來源: 四川日報
字號: 默認 超大 | 打印 |

日前,四川省財政廳、省發展改革委發佈首批20個全省PPP示範項目,總投資176.95億元。

此次遴選的示範項目分佈于11市州的16縣市區,涉及基礎設施、公用事業、農林和社會事業三大領域,覆蓋交通、片區開發、市政公用、公共交通、環境保護、保障性安居工程、教育等重點行業。省財政廳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我省有超過700個PPP項目納入財政部PPP綜合信息平臺,這20個省級示範項目將在行業領域、實施經驗等方面起引領帶動作用。

下一步,省財政廳、省發展改革委將會同行業主管部門建立健全示範項目跟蹤指導機制,提供持續業務指導;建立示範項目動態調整機制,對執行過程中出現有違PPP項目管理要求和PPP項目合同約定條款的項目,將取消示範資格。

好項目長啥樣?看看這些“優等生”

PPP模式方興未艾,但推廣新模式勢必面臨一些認知和操作上的困難。日前,我省推出首批20個PPP省級示範項目,為後續項目樹立標桿。

扒一扒這些“優等生”,或許可以看出什麼是好的PPP項目,怎樣才能實現PPP模式的多贏效果。

重視運營

不能讓社會資本“只建設不經營”

20個示範項目中,8個涉及污水處理或給排水,3個涉及垃圾焚燒發電,還有3個涉及棚戶區改造,佔項目總數的七成。這些領域往往要求項目建成後還要有長達20年-30年的專業化運營和管理。

四川大學商學院工程管理教授陳傳參與了省級示範項目的評審工作。他提醒,PPP項目運營比建設更重要,在評審環節,如果某個申報項目缺失了運營環節將會直接取消資格,而比較完善的運營績效評價指標體系,則會獲得加分。

“應用PPP模式,是政府通過給予社會資本長期的特許經營權和收益權,來換取公共産品的加快建設及有效運營。”西南財大財稅學院學者劉楠楠長期從事PPP領域研究,她認為,如果PPP項目缺乏運營環節或者佔比過少,則有走上BT模式(建設-移交)的嫌疑。

陳傳認為,PPP要求社會資本全面參與並負責運營,這就倒逼他們在建設環節壓縮成本,注重質量,以提高整個項目的綜合收益。

博川水務在本次20個示範項目中,分別參與了內江和德陽的兩個污水處理項目。其負責人表示,該公司從事水務行業幾十年,有專業化的團隊,甚至可以在低於政府運營成本的情況下依然創造利潤。“這次評審的指向之一就是,好的PPP項目一定要重視運營環節。”省財政廳相關負責人表示,如果公共服務領域大量推廣PPP模式,將會改善公共服務的供給,降低總成本。

合理回報

社會資本的回報和風險相對應

越來越多地方政府明白,只有在合同設計時為社會資本留出合理的利潤空間,PPP項目才有可能談成落地。

本次示範項目的評審中也體現出這一點。按照評審標準,回報機制合理,並設置費價調整和按績效付費機制的項目獲得較高得分。

一般來説,PPP項目合理的收益率為8%至10%。陳傳認為,這個比例並非是一定的,回報是否合理,要和風險相對應。所謂合理回報,不是收益率的高低,而是和社會資本承擔的風險相適應的收益。

如何保障社會資本獲得與風險相對應的回報?方式就是設置費價調整和按績效付費機制。

在本次20個示範項目中,綿陽市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內江市市中區白馬鎮污水處理廠及配套管網PPP項目等長期運營的項目都設置了完善的費價調整機制。以內江市項目為例,該項目每兩年進行一次調價,不僅根據物價水平,還考慮到政策變化和稅收等因素。

風險分擔

做好風險劃分和財政承受力驗證

“政府和社會資本既然是合作,那麼項目的風險就不能只由任何一方來承擔。20個示範項目的風險識別和劃分工作都做得比較完善。”陳傳表示,合理的風險分擔機制也是示範項目的必要條件。

社會資本方主要承擔運營的風險。比如,一家水廠,政府設置調價機制和補貼機制的情況下,在合同框架內,水廠經營依然虧損,那麼虧損應該由負責經營的社會資本承擔。對於政府來説,其承擔的風險主要是合同規定的支出責任,如果無法按照合同規定支付給社會資本,則有違約風險。“防範這一風險,我們有一個有力的工具——財政承受能力論證。”省財政廳相關負責人介紹,財政部已經出臺了詳細的論證方法,用於驗證地方財政能否承擔一個PPP項目中政府的支出責任。

陳傳認為,PPP項目並不是地方政府有需求就能上,更不可能無限做下去。示範項目為後續PPP項目提供了一個重要標桿,就是在地方財政中統籌考慮,一方面保障地方財政健康運行,另一方面,確保政府有履約能力,從而間接保障社會資本的權益。(記者 陳岩)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傅義洲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