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蒙古國,熟悉又陌生的近鄰

2016-07-11 14:49 來源: 環球時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從北京起飛不到2個小時,就到達了蒙古國首都烏蘭巴托。從飛機的舷窗看下去,烏蘭巴托被籠罩在一層淡黃的塵霧中。剛剛進入10月,這裡已經開始供暖了,燒煤的大煙囪冒著白煙,烏蘭巴托進入了它一年中污染最嚴重的季節。這座南北窄、東西長的城市被夾在幾道山中,已經沒有太大的發展餘地,有限的幾幢高聳建築都集中在城中心。城市邊緣,沿著起伏的山丘,有大片細碎的小房子,五顏六色,從空中看,就像馬賽克拼圖。後來知道,那是棚戶區,烏蘭巴托接近70%的人口住在裏面。中蒙兩國首都距離不到1300公里,對於大多數中國人來説,這個曾經熟悉的近鄰如今顯得遙遠而陌生。

歷史糾葛和現實摩擦引發蒙古人厭華情緒

大概沒有哪個國家像蒙古國一樣,與中國有著這樣交錯而糾結的歷史。在蒙古國的歷史地圖上,公元前209年至公元93年,這塊土地上矗立著匈奴帝國。提到匈奴,記者腦海裏立即浮現出蔡文姬和她的《胡笳十八拍》,她和匈奴單於的愛情故事,似乎就是中國歷史的一部分。在烏蘭巴托以及這個國家大大小小的場合,成吉思汗像隨處可見。看到他橫鞭立馬的樣子,記者又禁不住想起金庸小説裏的各色人物,忽必烈、窩闊臺、郭靖、楊過……一連串耳熟能詳的名字和形象,仿佛一起在草原上策馬飛奔。不過,和蒙古國人談歷史是件比較避諱的事,甚至引發過外交糾紛。直到今天,還有當地華僑提醒記者,某些記者完全想不到的事物,可能正是蒙古人的禁忌,比如長城、月餅、岳飛,都會扯出些或真或假的不太愉快的典故。

來蒙古國之前就有朋友提醒《環球時報》記者,蒙古人不喜歡中國人,以前發生過不少中國人在蒙古被打的事件,所以人多的地方儘量少説中文。不過,記者在烏蘭巴托等地採訪的一週裏,並沒有感受到蒙古人明顯的敵意。但有一個現象間接地證實了中蒙之間的敏感情緒。中國人在蒙古國開餐館、商店的很多,但記者在烏蘭巴托幾乎看不到中文招牌。據蒙古國華僑協會會長白雙佔介紹,2005年,蒙古國出現過砸中國餐館招牌的事件。之後,蒙古政府規定,在蒙外企的牌匾上最大的字體必須用蒙文,其他文字可用小字。但很多華商為避免惹麻煩,招牌上不再寫漢字,有的直接改用拼音書寫。另外,記者注意到,中國在蒙援建的項目不少,有橋梁、公路、體育館等,但很少被當地人提及。

“蒙古人總體上對中國人的印象不好,尤其是上了年紀、受蘇聯影響比較大的蒙古人,去過中國的年輕人相對好些。”為《環球時報》記者當了一天導遊的當地小夥子恩齊説。他今年20歲,曾在中國上海留學。他説,近些年大量中國企業和商人來蒙古做生意,其中有人出售劣質産品騙蒙古人,當地人非常反感。中蒙在礦業領域的摩擦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兩國感情。山東正元地質勘察院蒙古正元公司副經理李德亮告訴《環球時報》記者,2006年前後,中國企業掀起了掘金蒙古礦業的熱潮,目前是在蒙企業數量和投資總額最多的國家。個別企業不重視環保和維護與當地的關係,在一些項目的實施過程中,還發生過中國工人與當地人的鬥毆事件。加上有關中國的負面新聞被當地媒體大肆炒作,蒙古人對中國人的總體印象不好,厭華情緒在蒙古大選前後更強烈。

即使對中國有著種種複雜情緒,但中蒙貿易近年來還是得到了突飛猛進的發展,2011年中蒙貿易額達到63.27億美元,中國連續13年保持蒙古國第一大貿易夥伴國、第一大出口目的地國地位,中國還連續14年保持蒙古國第一大投資來源國地位。學漢語、從事與中國有關的工作已成為越來越多蒙古年輕人的就業出路。現在,中文已成為蒙古國僅次於英語的第二大外語。蒙古國立大學孔子學院院長朱軍利説,目前約有7000名蒙古人在中國留學、生活,蒙古國學中文的人約1萬人。

為記者開車的蒙古司機大叔時常會問一些他從新聞中了解的信息:中國經濟是不是放緩了?釣魚島爭端怎樣解決……不過,與大多數蒙古人一樣,他對中國人現在的生活並不了解。蒙古桑斯爾電視臺(中蒙合資)中方代表安東生告訴記者,除牧區外,蒙古國幾乎家家有電視,70%的家庭接收了有線電視,能收到全世界的節目。韓劇很受歡迎,但中國影視劇引進得很少。十幾年前《還珠格格》在蒙古播放時曾萬人空巷,但自那以後中國的影視作品就很少看到了。

    一個建築大工地,城市化的真實寫照

    在烏蘭巴托,幾乎每隔100米就能看到一幢在建住宅樓,城市化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這個草原國家推進。據説,2009年到2010年,烏蘭巴托平均房價漲了45%。當地家庭人均月收入約190美元,但普通新房售價約每平方米1000美元,地段好的甚至高達3000至5000美元。政府提供低息貸款鼓勵人們買房,儘管很多人買不起,但新的住宅樓還在如火如荼地建造。如今,在市中心蘇赫巴托廣場周圍幾公里半徑內,現代摩天大廈與蘇式矮樓交錯林立,成為這個資源大國迅速富裕起來的典型標誌。

    從蘇赫巴托廣場向北,開車不到10分鐘就到了烏蘭巴托的另一個世界:棚戶區。貧與富的極度分化,是這個國家的另一個明顯特徵。沿著坑坑洼洼的土路,《環球時報》記者的車一直開到山頂。眼前的景象令人震驚:漫山遍野的蒙古包和小木屋,像倔強的野草,在這個人口占全國1/2的城市頑強地生存著。

    蒙古人民黨書記、《蒙古真理報》社長蒙赫巴特自豪地對記者説,蒙古人有選擇居住在哪的權利。目前,該國遊牧人口和城市人口差不多各佔一半。牧區的人靠天吃飯,每家的牛羊多的有幾千頭,少的上百頭,每年賣羊毛和奶,生活就差不多夠用了。可一旦發生雪災,牛羊凍死了,生活就很難了。出於這個原因,加上為子女教育考慮,從上世紀90年代起,越來越多的牧民向城市遷移。蒙古國人口約280萬,差不多一半人生活在烏蘭巴托。政府近年來不得不通過發許可證、收稅的方式控制進入首都的人口。蒙古國政府規定,在城市中,每戶蒙古人可以擁有500平方米地皮,不少牧民在城邊找塊地圍起來自己蓋房。沒錢時先搭個蒙古包,也就花兩萬元人民幣左右。等有了錢再蓋木板房,大約需要六七萬元。

    恩齊結合自家的情況説,蒙古國是典型的“兩頭大中間小”的國家,富人大概佔10%—15%,其中大部分人是礦産主、建築商、高官。富人擁有直升機,而窮人的唯一財産就是蒙古包。中等收入群體佔10%左右,像恩齊家,父母是工程師和老師,住在烏蘭巴托三室一廳的樓房裏。

    除了觸目驚心的棚戶區,嚴重的堵車是這個草原國家的首都給記者的另一個深刻印象。在市中心,十幾公里的路開一小時很正常。今年8月,烏蘭巴托開始實施機動車尾號限行政策。至於擁堵的原因,首先是汽車數量快速增加。據不完全統計,烏蘭巴托汽車擁有量從2005年的8萬輛發展到現在近30萬輛。其次是城市道路發展緩慢,許多路面坑坑洼洼。另外,大量從日韓進口的淘汰二手車車況差,經常拋錨,也造成交通擁堵。公路少、路況差是整個蒙古國發展的軟肋,也是這個國家現實的無奈,因為人少,道路使用率低,出了城汽車就可以隨意在大草原上奔馳,沒有哪屆政府願把錢花在修路上。據給記者開車的華僑老李説,他的豐田越野車每年要換4套輪胎,以每個輪胎1000元人民幣算,在蒙古國開車成本真的很高,“不過,又能怎麼辦呢,總不能再回到馬背上吧”。

    包羅萬象的生活

    在蒙古國,既能領略獨特的遊牧文化,也能看到原蘇聯老房子、老鐵路的歷史印記,還能感受到可口可樂、facebook帶來的巨大衝擊。1990年以前,蒙古人民共和國是一黨執政的社會主義國家,外交上完全依附蘇聯。1990年後,和平過渡為多黨議會制,改國名為“蒙古國”,當地人的生活也開始逐漸西化。除了在婚禮上和邊遠地區能偶爾看到穿傳統長袍的老人外,絕大多數蒙古人的穿著打扮都和中國人無異。據説這裡90%的衣服都是中國貨。

    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朝沒酒喝涼水。大多數蒙古國民還保留著遊牧民族的生活理念。不攢錢、超前消費是很多蒙古人的真實狀態,據説很多人寧可借錢也要搶先看平板電視、買蘋果手機。當然,這些觀念也在發生變化,比如為供兩個兒子上大學,恩齊的父母也不得不存錢。蒙古國實行義務教育,受過高等教育的人比例很高。近幾年,出國留學的年輕人越來越多,條件好的去美歐,條件一般的去中國、土耳其等。蒙古醫療福利也不錯,看病不用花錢,只有買藥花錢。不過,當地華人説,蒙古醫療水平不行,遇上大病,他們還是多選擇回國治療。

    恩齊説,蒙古年輕人喜歡上網打遊戲、看娛樂花邊,或者上twitter等社交網站聊天,但不是很關注新聞。西方的情人節、愚人節等蒙古人都照過不誤,但一些傳統節日仍然最受重視。

    缺油少電的資源大國

    蒙古國深居亞歐大陸腹地,156萬平方公里遼闊的國土下面,蘊藏著巨大的礦産和能源資源,已發現53個礦種,主要有銅、鉛、鋅、金、銀、鐵、煤、螢石、磷等。蒙古國已探明儲量銅2億噸,煤1520億噸,黃金3400噸。

    蒙古正元公司是目前中資企業在蒙最成功的探礦公司。在該公司,《環球時報》記者看到一張蒙古國主要礦權分佈圖。該國大部分地區都被密密麻麻的方框和數字標注上,以表示哪有礦、有什麼礦等。據該公司副經理李德亮介紹,蒙古礦産準資源種類全、品質高,但開發率不到1%。

    資源的富足給了蒙古國極大的自信,但蜂擁而至的外國礦企也讓當地人充滿了戒心。今年5月,蒙古政府匆忙出臺了一項規定,對外資在礦業、金融業、媒體、信息及通信業等戰略部門的投資進行限制。政策的多變讓很多外來投資一時間裹足不前。受這一政策的影響,中國鋁業公司前不久放棄了一項總額近10億美元的在蒙古國南戈壁的投資項目。蒙赫巴特説,蒙古沒有海岸線,發展地下資源很重要,和誰一起開發、如何開發是關係蒙古國民的重要問題。

    這個資源大國還面臨缺油少電的尷尬。蒙古國雖然産煤,但煤電站不多,發電量較低。記者發現,連蘇赫巴托廣場旁的路燈晚上有時都不亮。該國的成品油市場90%被俄羅斯控制,即便是礦産資源,蒙古國在開發上也還處於初級階段。但要拉長礦業産業鏈,既需要技術和投資,又要耗費大量水,而蒙古國缺水,解決起來有難度。

    畜牧業也是蒙古國未來發展的潛力股。蒙古國有約5000萬頭牲畜,人均約20頭。但這樣一個畜牧業大國,其超市中的奶製品卻幾乎全部是進口的。因為蒙古沒有冷鏈、低溫保存技術,加上路不好,乳製品運不出去,95%的奶都浪費了。同樣,因為沒有大規模屠宰能力、供應跟不上,無法滿足城市對肉産品的需求。

    不斷變幻的政局也讓這個國家的發展政策搖擺不定。今年6月底,蒙古國原來的反對黨民主黨在議會選舉中獲得多數席位,議會將形成以蒙古民主黨、蒙古人民黨和蒙古人民革命黨三足鼎立的新格局。圍繞國家的發展方向和經濟政策,三黨勢必將上演一場政治博弈。

    中國駐蒙古國大使王小龍對《環球時報》記者介紹説,中蒙有4300公里的邊界線,無論從安全上還是經濟上,蒙古都對中國具有非常重要的戰略意義。中國政府與蒙古的三大政黨都保持著不錯的關係,雖然目前蒙古國對中國的投資有一定的戒心,但它對別的國家也同樣有戒心。只要雙方悉心維護,蒙古國經濟的發展以及中蒙合作的未來,都存在巨大的潛力。

    臨別時,記者開玩笑地問恩齊,上海那麼繁華,讀完研究生,有沒有考慮留在中國?恩齊挺嚴肅地搖搖頭,堅定地説:“不會,我會回烏蘭巴托,我覺得蒙古未來的發展會很好。”(赴蒙古國特派記者 孟宇紅 張妮 薛小樂)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趙丹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