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我國將於“十三五”末發射“全球水循環觀測衛星”

2016-07-11 16:13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北京7月11日電(記者 吳晶晶)氣候變暖正在改變全球水循環系統的時空分佈和變化過程,使洪水、乾旱等極端水文事件頻率和強度增加。我國將於“十三五”末發射“全球水循環觀測衛星(WCOM)”,以加強對全球變化背景下水循環系統的觀測和認識。

記者從11日開幕的2016國際地球科學與遙感大會上獲悉,“全球水循環觀測衛星”是國際上首個對全球陸地、海洋和大氣水循環關鍵要素進行綜合觀測的地球科學衛星。目前衛星已完成了有效載荷關鍵技術的攻關和試驗驗證,為開展工程研製奠定了基礎,衛星預期于2019年到2020年左右發射。

“全球水循環觀測衛星”計劃是在中國科學院空間科學先導專項“空間科學背景型號項目”的支持下,由中科院遙感與數字地球研究所、國家空間科學中心共同提出,也是我國第一個面向重大科學前沿問題的空間地球科學衛星計劃。

該衛星計劃首席科學家、中科院遙感與數字地球所研究員施建成表示,在全球變化背景下,水循環的變化直接影響人類生活。目前在我國南方地區肆虐的洪水就是水循環在區域發生變化造成的。因此,進一步提高對水循環時空分佈特徵和變化規律的認識,提高我們的預報能力,是當前最前沿的科學問題之一。

施建成介紹,WCOM計劃提出了創新性的有效載荷配置和新型傳感器協同反演的理論和方法,對土壤濕度、雪水當量、地表凍融、海水鹽度、海面蒸散與降水等水循環關鍵要素時空分佈的同步觀測將實現前所未有的觀測精度和系統性。衛星獲得的高精度觀測數據將提升現有模型的模擬能力和準確預報能力,在防洪抗旱、農業生産、水資源管理、糧食和生態安全等領域發揮作用。

據悉,該衛星計劃受到國際同行的廣泛關注,已與美歐多國研究團隊達成合作協議,衛星計劃實施後將以此為核心發起國際水循環觀測衛星星座,形成對全球不同地區水循環系統的立體式觀測網絡。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雷麗娜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