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大洋一號”完成大洋第39航次科考任務返回青島

2016-07-14 20:28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青島7月14日電(記者 楊維漢、張旭東)歷時216天,航程近31000海裏,在完成中國大洋第39航次科考任務後,“大洋一號”科考船于14日下午緩緩駛入青島母港。

大洋深處的海底常有高溫熱液活動,俗稱“海底黑煙囪”。“黑煙囪”噴出多金屬硫化物,這就是“大洋一號”此次出航所要尋找的主要目標。2011年,中國與國際海底管理局簽署了硫化物勘探合同。在15年合同期內,中國享有西南印度洋中脊勘探合同區1萬平方公里海域的專屬勘探權。

“西南印度洋是科考熱點、勘探焦點,美國、日本等國家都對這一海域進行廣泛深入的研究。”39航次首席科學家李懷明説,這次“大洋一號”的西南印度洋之旅,完成了合同區26個區塊的綜合異常拖曳探測和地質取樣調查工作,初步在5個區塊內圈定了硫化物礦化異常的分佈位置。

“中深孔岩心鑽機試驗取得突破。我們首次利用中深鑽技術在玉皇熱液區確認了一處硫化物礦體。”李懷明説,“大洋科考在西南印度洋合同區已經進行了3個航次中深孔岩心鑽機試驗,39航次是首次在熱液區獲取硫化物岩心樣品,對於西南印度洋合同區的多金屬硫化物資源勘探是一個重要進步。”

據了解,科研人員在39航次順利完成電法探測儀應用性試驗,在印度洋海盆先後進行了沉積物重力柱取樣、海水取樣等作業,還調查了印度洋海底稀土,進一步豐富了對印度洋海盆稀土資源特徵的認識。

在“大洋一號”執行39航次的同時,我國的“向陽紅10”號船也在西南印度洋多金屬硫化物合同區同步作業。兩艘船互為補充、互相支持,多次交換航次調查所需的備品備件,充分發揮多船作業優勢,提高了調查效率。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陸茜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