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軍民融合”將利好中國經濟

2016-07-23 07:53 來源: 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優化要素配置 助推産業升級
“軍民融合”將利好中國經濟

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印發了《關於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融合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這是一部統籌推進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的綱領性文件。《意見》從基礎領域、産業領域、科技領域、教育資源等多個角度給出了針對性的原則和措施。專家指出,我國軍用和民用領域在科研創新、市場整合、要素交換、産業佈局等方面的融合潛力非常可觀,按照《意見》部署有序推動融合措施,將為中國經濟的轉型升級貢獻巨大的推動力。

“軍轉民”:

科技創新力度更強

在不久前公佈的中國經濟“半年報”中,節能環保、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製造、新能源、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産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1%,高於全部規模以上工業增速5個百分點。在這轉型力量的背後,離不開科技創新的活躍。

事實上,《意見》對科技創新帶來的利好十分明顯。《意見》提出,加快軍民融合式創新,整合運用軍民科研力量和資源,充分發揮高等學校、科研院所的優勢和潛力,開展聯合攻關,加強基礎技術、前沿技術、關鍵技術研究,推進軍民技術雙向轉移和轉化應用。《意見》還提出,完善軍民協同創新機制,加大國防科研平臺向民口單位開放力度,推動建立一批軍民結合、産學研一體的科技協同創新平臺。

中國黃金集團首席經濟學家萬喆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指出,一方面,民營經濟相對更注重短期回報,一些基礎性、週期長、風險高的科研項目往往不願意做;另一方面,國有企業或軍工科研院所中科研投入和人才較多,但是成果的市場轉化率偏低,人力財力、體制機制約束也較多。因此,《意見》將為雙方“優勢互補”提供契機。

“國防建設對於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存在‘溢出效應’,尤其在科技創新領域。我們熟知的一些民用甚至日用産品,就是首先在軍事領域國防建設上有需求進行研發的,是軍品的衍生品。比如現在常見的導航,就是上世紀70年代美國在其‘星球大戰’計劃裏研製出的。因此從經濟發展的角度來看,軍民協同創新將讓雙方科研要素更好地交融,為社會創造出更大的價值。”萬喆説。

“民參軍”:

民資民企天地更廣

如果説科研創新更多體現為“軍轉民”,那麼軍工市場向社會資本開放則更主要是有利於“民參軍”。

《意見》明確指出,將深化國防科技工業體制改革,進一步打破行業封閉,立足國民經濟基礎,擴大引入社會資本,積極穩妥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試點。與此同時,加快引導優勢民營企業進入武器裝備科研生産和維修領域,構建公平競爭的政策環境,推動軍工技術向國民經濟領域的轉移轉化,實現産業化發展。

“國防領域通常都是高精尖項目,科技含量高,創新壓力大,因此能夠有一般民營企業無力聘請的基礎類資深專家參與指導。民企的介入,有利於自身的轉型升級。同時,放開民資民企也有助於盤活退役軍人等優質人力資源,提高地方就業率和增長動力。”萬喆説,未來應該進一步發揮市場在國防資源配置中的作用,完善國防建設項目合作合同管理制度,在平等和契約精神基礎上構建軍民融合的聯動體系,積極引導民營經濟參與國防建設,最終讓民資民企對接國防需求的機制落到實處。

值得指出的是,市場機構對軍民融合的空間也給予了較高期待。國泰君安認為,軍民融合利好政策下半年有望密集出臺。該機構預計,未來民營企業進入國防工業的門檻將會進一步放開,尤其是集中在民企競爭優勢明顯的行業。

軍民融合:

高端産業前景更亮

那麼,軍民融合發展對於中國經濟轉型又有哪些影響呢?業內人士指出,軍工是尖端技術優先應用領域,也是顛覆性創新的匯聚之地。例如,當前非常火爆的虛擬現實(VR)技術,最早的應用就是在戰鬥機頭盔瞄準具上。未來,中國軍民融合産業前景極為廣闊,如通用航空、北斗衛星導航、商業航天發射、網絡安全等,市場規模都是“萬億”級。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研究員張立群指出,《意見》中很多措施都有較強的針對性和操作性,“抓落實”的特徵非常明顯。這是對“五大發展理念”中“協調發展”理念的體現,有利於將“富國”和“強軍”有機結合起來,促進經濟社會持久健康發展。

“例如美國,其經濟發展和科技進步往往與其軍工領域有著密切聯絡。可以説,軍民融合對於高端産業有著強大的推動作用。因此,《意見》的實施將為中國經濟向創新驅動轉型帶來長期利好。”張立群對本報記者説。

要素優化配置,助推産業升級。專家表示,從經濟發展層面來看,軍民融合的實質就是通過一系列深化改革措施,讓不同領域內各具比較優勢的要素優化配置,最終加速産業升級和新興動能培育。可以預見的是,只要堅持《意見》的原則,並紮實落實其中的措施,高端産業發展乃至中國經濟轉型的前景將更加光明。(記者 王俊嶺)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陸茜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