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加速改造提升傳統動能和培育壯大新動能

2016-07-30 07:20 來源: 光明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近年來,我國經濟面臨持續下行壓力,支撐經濟發展的傳統動能相繼弱化,新動能還不能完全彌補傳統動能下降的缺口。李克強總理在2016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經濟發展必然會有新舊動能迭代更替的過程,當傳統動能由強變弱時,需要新動能異軍突起和傳統動能轉型,加快新舊發展動能接續轉換,形成新的“雙引擎”,才能推動經濟持續增長、躍上新臺階。新動能發展壯大有其內在規律,也需要一個發展過程,但充分發揮政府和市場作用,對於加速動能轉換具有重要作用。

一、我國正處於新舊動能接續轉換的重要時期

(一)從國際經驗看,經濟增長並不總是一帆風順

綜觀全球,經濟增長總是伴隨著週期性波動。少數如英美等國,早期就完成了工業化和現代化,經濟保持了長期持續增長,但也經常面臨週期性波動。大多數經濟體的增長過程都曲折緩慢,在部分時期內實現了快速增長,但後來相繼失去發展動力,長期徘徊于中低收入水平。還有少數經濟體如日本、韓國和台灣等成功實現了經濟追趕,但也都經歷了增速回落過程,比如日本失去的20年、韓國1997年金融危機、台灣在21世紀的經濟低迷等。進一步分析,後發經濟體普遍會遇到發展階段轉換問題,而在這樣一個關鍵階段,能否實現新舊動能順利接續,是不同經濟體能夠進入高收入社會,還是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關鍵所在。

(二)從供給角度看,我國已實現了從供不應求到供求基本平衡和供略大於求的階段轉換,擴大普通産能已不是主要增長動能所在

改革開放初期,我國生産能力(特別是輕工業領域)薄弱,工業品總體上處於供不應求的狀態。不少生活必需品,例如糧食、布、電視機、自行車等都需要靠發行各種票證進行供應控制。當時,任何能夠增加生産能力的因素,例如通過農村改革釋放出多餘勞動力、引進國外資金投資辦廠等都是重要的增長動能。經過改革開放以後的快速增長,我國生産能力得到了極大提高。到20世紀90年代末,輕工業領域需求基本得到了滿足;到2010年前後,重化工領域需求也基本滿足,不少行業還面臨比較嚴重的産能過剩問題,當前生産能力已經不是制約經濟增長的主要矛盾。

(三)從需求角度看,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增長動能出現了幾次重要轉換,當前正處於一個新的轉換期

一是改革開放後至21世紀初,城鄉居民“吃、穿、用”需求是拉動經濟增長的主要動能。這一時期,我國總體上處於脫貧和解決溫飽階段,經濟中的支柱産業以農業和輕工業,如食品加工、紡織服裝、耐用消費品等為主。從1978年到1999年,我國食用油年均增長6.9%,家用電冰箱年均增長33.5%,家用洗衣機年均增長64.3%。對輕工産品的巨大需求是此階段經濟發展的主要動能。

二是從21世紀初到2011年左右,消費開始向“住、行”為主升級,並帶動了這一期間的經濟增長。2000年前後,我國絕大多數城鄉居民基本上滿足了基本生活需求,進入了向“住、行”消費升級的階段。所謂“住”,既包括農村地區住房的升級換代,從最初的土坯草房向磚瓦房及樓房升級,也包括城鎮住房市場發展。從1999年到2011年,我國城鎮商品房銷售面積從1.46億平方米增長到10.94億平方米,年均增長18.3%。在“行”的方面,同期汽車産量從183萬輛增長到1927.6萬輛,年均增長21.2%。這一時期,我國住房、汽車、交通和城鎮化的發展又衍生出了對重化工産品,如鋼鐵、有色、建材的需求。

三是從2012年左右至今,傳統的“吃穿住行”消費需求得到了基本滿足,我國進入了新一輪需求升級轉換階段。例如,從住房需求看,2013年我國商品房銷售面積達到13.1億平方米的峰值,2014年開始下降。從汽車銷售量看,2012—2015年間平均每年增長僅7.3%,大大低於前一階段。説明我國消費升級進入了新階段,傳統“吃穿住行”需求增長已顯著放緩,對發展帶動作用顯著減弱。

二、新常態下改造提升傳統動能仍有很大空間

經濟發展和消費升級引發動能轉換是正常規律。我國幅員遼闊,經濟迴旋空間大,發展後勁足,無論是傳統動能的改造提升,還是新動能的激發成長,都有其他國家不可比擬的獨特優勢。

一是傳統産業改造升級潛力很大。俗話説,“只有夕陽産品,沒有夕陽産業”“只有夕陽企業,沒有夕陽産業”,在當前的動能轉換期,傳統産業仍有很大發展空間。目前,我國仍有大量企業只是掙取小部分加工費,價值提升空間巨大。例如,據測算,一部標準版iPhone 6蘋果手機的生産成本在200美元到247美元之間,售價約800美元,其中富士康生産每部手機的流水線勞工成本為4美元到4.5美元。産業升級意味著在規模不變情況下,可以有更大增長空間。因此,只要切實做好産業升級和産品提升,把高質量産品推向市場,這部分的增長動能十分廣闊。

二是通過要素優化配置讓傳統動能有很大提升潛力。美國芝加哥布斯商學院教授Chang-Tai Hsieh在2009年研究發現,假如資本和勞動力可以完全自由化流動並達到最佳配置狀態,那麼美國製造業全要素生産率可提升30%~43%,中國可提升86%~115%,印度可提升100%~128%。據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課題組研究,如果能促進勞動力市場的靈活性,消除人力資源在地區間、行業和所有制間的配置障礙,可以在不增加其他投入情況下,使我國GDP提高8.0個百分點左右。這其中,主要的改進空間來源於行業和地區配置,其中行業間優化配置可使GDP提高3.14%,地區間優化配置可使GDP提高4.97%。

三是大數據和互聯網的應用為傳統産業改造和效率提升提供了新途徑。通過大數據和“互聯網+”,可以實現更大更廣範圍內的信息共享和全面優化。不論是生活中已經廣泛使用的電子商務、網絡約車、互聯網金融,還是正在蓬勃發展中的健康醫療大數據應用、智慧物流和智慧城市,都會極大提高各方面的經濟效率。

三、培育壯大新動能前景廣闊

(一)從生産方面看,我國新産業成長空間巨大

近年來,全球範圍內一系列重要科技領域正醞釀重大突破,而技術突破往往會創造巨大的産業發展空間。在此背景下,各主要經濟體不約而同地密集推出一系列重大戰略舉措,積極推進“再工業化”和“再製造業化”,加緊佈局新興産業,比如德國的“工業4.0”、美國的“工業互聯網”等。發達國家如此看重新産業成長,正是看中了其巨大的發展空間。

在我國,一大批新興産業也有望迎來快速發展時期。我國很多産業仍然處於産業鏈中低端,産品質量不高,附加值較低,新産業規模較小,缺乏競爭力,存在極大的發展空間。例如,目前我國健康産業佔GDP比重僅為1.5%左右,大大低於OECD國家5.1%、美國7.7%和日本7.2%的水平。據測算,只要深入實施創新驅動戰略,突破關鍵技術,預計到2020年,我國僅健康産業、文化服務業、節能環保和新能源産業、新一代信息技術産業、高端裝備産業和旅遊業就可達到60萬億元的規模,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和支柱性産業。

(二)從消費方面看,居民消費升級有著巨大的需求空間和增長潛力

目前,中國居民人均最終消費支出不到美國的1/14,不到日本的1/9。今後一段時期,消費升級主要包括三個方面:

一是居民消費向服務業消費的升級。按照消費升級的一般規律,當居民基本滿足吃穿用和住行的需求後,服務消費的比重會顯著提高,特別是文化娛樂、教育、健康、旅遊等提升生活質量的消費將快速增長,這會帶來新的增長空間。2012到2015年間,我國國內旅遊人數從26.4億人次增加到40.0億人次,平均每年增長10.9%,遠遠高於GDP增長速度。同期國內旅遊收入從1.9萬億元增長到3.4萬億元,平均每年增長15.4%。出境旅遊增長同樣快速,2012到2015年間,總人數從7025萬人增長到1.28億人,平均每年增長16.2%。從電影票房收入看,2014年、2015年分別為286億元和435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37.6%和52.2%。這些都顯示出在經濟下行背景下,服務消費強勁的增長勢頭。

二是既有消費品質量的升級。消費升級一方面體現在消費結構改善上,另一方面體現在消費品質量提升上。例如,在食品消費方面,越來越注重是否綠色有機,是否無農藥殘留;在服裝方面,越來越重視服裝的款式、設計和面料等。近年來,我國居民海外購物快速發展。2014年,我國居民境外購物超過1萬億元,2015年超過1.2萬億元。2015年,中國消費者全球奢侈品消費達到1168億美元,中國人買走了全球46%的奢侈品,這些都説明城鄉居民對於提升消費品質量有著巨大需求。

三是生活品質的升級。近年來,我國霧霾和環境污染問題受到全社會的廣泛關注,無論是政府部門,還是普通民眾對環境都有強烈的改善要求。事實上,部分地區和城市的環境質量近些年已經比過去有所好轉,例如,2015年北京空氣質量達標的天數為186天,佔全年總數的51%,空氣達標天數比2014年多14天。但是,為什麼大家總覺得不滿意呢?根本原因是居民對環境質量、對生活品質的需求正在升級,並且多數人也願意為獲得更加優美良好的環境付出一定的成本。這種對環境和生活品質升級的需求,必將催動環保産業巨大的發展空間,並帶動綠色經濟發展。

誠然,傳統動能改造提升和新動能發展空間很大,但新動能成長不是一個自然而然的過程,順利實現新舊動能轉換離不開全面深化改革和政府職能轉變。隨著經濟發展階段的轉變,政府治理經濟的模式也要相應改革,特別是要著力優化營商環境,為企業創造公平競爭和有助於優勝劣汰的市場環境,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讓重視創新、重視質量、重視升級的企業得到經濟實惠,取得更快發展,讓新經濟新動能脫穎而出、更快成長。(趙昌文 楊建龍 許召元)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于士航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